儿歌《一分钱》里的榜样 青岛有不少

青岛早报 2021-03-06 05:48 大字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 ”这首创作于1964年的老歌《一分钱》里面提到的细节,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出现。 3月4日,青岛老照片收藏家逄淑才介绍,他收藏的青岛市冠县路派出所1965年1月1日到1966年1月10日的“送交捡拾款、物”单据合订册,就精确记录了56年前市民拾金不昧的情况。

每一次拾金不昧都有记录

“1965年2月20日,9岁的宝山路小学学生鲁明明在金乡路捡到1分钱,交到了派出所里。 ”逄淑才告诉早报记者,在这本“合订册”里,捡到1分钱送到派出所的情况有好多起,最多的一笔是10元钱。捡到的东西也五花八门,有粮票、电影票、洗澡票、帽子、钢笔、衣物、扫帚……

记者看到,这本“合订册”上还有处理情况记录,大多数都由失主领回,也有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的。有人在冠县路一棵树上捡到22个梨,也送到了派出所,“放了两天一直还没人来领,都坏了,以后作价处理了,2毛钱卖给了冠县路81号黄克荣。 ”

“你看这件事记录得特别详细规范,经手人、买主、证明人都有签字,时间也具体到晚上。根据那时相关规定,这笔卖梨所得款项要交到公家手上。”逄淑才介绍,那个年代物资比较匮乏,如果让梨坏了大家都会心疼,最大程度做到“物尽其用”。

传统美德代代都在传承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一分钱》的作者潘振声创作这首歌曲时,是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学校的辅导员,经常有学生把捡到的钱交给他。那是1963年,全国人民都在学雷锋,这首歌也就应运而生。

“当时,学生们捡到财物,可以交给学校老师,也可以交到派出所。 ”逄淑才说,宝山路小学在冠县路派出所辖区,孩子们上学放学路上走过来很方便,那么多捡到一分钱的小同学来到派出所把钱交给警察叔叔,应该是受了这首歌的影响。

逄淑才翻看着合订册,一张一张认真阅读,“张吉培8岁、陈宝顺7岁、叶庆真10岁、王杰10岁……合订册上记录的这些当年拾金不昧的小学生,现在大都60多岁了,不知道他们还能不能记得当年自己做过的好事。 ”

记者注意到,有一名小学生把钱送给派出所后,每次都不留下姓名。合订册中记录:这伍分钱是小孩送来后马上就走了,因此未及时登记(这伍分每次是一分,五次积起来的)。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现在翻看这个‘合订册’更有意义。 ”逄淑才说,拾金不昧这项传统美德,一代一代都在传承,56年前学习雷锋精神的劲头,从来都没消减。

———/ 新闻延伸 /———

1965年1分钱能买啥

1965年的1分钱能买到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市民。

73岁的市民荆女士介绍,上世纪60年代时钱特别“值钱”,她读中学时一天的菜金是1毛钱,包括早上的咸菜和中午晚上的菜。那时给大人打酒,拿一毛钱去还能找回来两三分钱,就是这两三分钱大人也不舍得给孩子买糖吃。

家住西海岸新区的67岁麻先生介绍,当时1个壮劳力出一天工能赚10个工分,效益好的生产队,这10分能值五六毛钱,效益不好的队,也就是两毛三毛的。当时,买盒火柴2分钱,一袋盐1毛钱。

66岁的市民孙先生告诉记者,1965年他读小学,记得那时1分钱能买一块橡皮,或者两颗糖。 “那时一分钱对孩子来说,确实有很大的诱惑力,交给警察叔叔的孩子都值得表扬。 ”孙先生笑着说,当时自己班上也曾有同学捡到钱上交,学校的大喇叭会在全校表扬。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魏铌邦

市民逄淑才供图

新闻推荐

“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律回春晖渐,救助暖民心。近日,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检察长孙吉祥带领“白云热线”办案团队工作人员,来到冠县辛集镇辛集村,把...

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