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木制工艺 他用一只手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农村大众报 2020-06-12 13:54 大字

在冠县烟庄街道办事处东南庄村,提起王洪业,不少村民会竖起大拇指,直言他是一个身残志坚、本事了得的人。

来到王洪业家时,他笑脸相迎,很是热情。简单打过招呼后,他便从外到里地介绍起自家。其中一间屋子里,放置着几台机器,那是他生产木制工艺品的设备,也是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的依靠。

王洪业20多岁时,他的父亲做木颈枕零卖生意,耳濡目染下,他也产生了兴趣,与木制工艺品有了接触。不过那时年轻的他没有那么多耐心,加上工艺不专业,只能做些简单的工艺品,送给亲戚朋友把玩。

成家后,王洪业通过种地、做小生意养家,日子不富裕,倒也平稳。不想,2013年的一场意外,让平稳日子破灭。“当时,我正用切割机锯木头,谁知脚底下一滑,右手被切去了大半个手掌。”王洪业说,治疗休养了大半年后,伤口恢复,那大半个手掌却再也长不回来了。

右手残疾后,王洪业种不了地,就想外出打工,可因有残疾,也找不到工作,他备受打击。“当时就感觉自己是个废人,啥也干不了,索性在家颓废了。”王洪业说,当时,父母患病,孩子小,一家7口人的开支,仅靠妻子一天50元的工资支撑。

直到2015年,在家人的不断鼓励下,王洪业才决定做木制工艺品,哪怕只有左手也要把家撑起来。

在家人的陪伴下,王洪业到天津、上海等地调查木颈枕行业。为了试验制作,他将家里的树木锯掉,在父亲的指导下,用了两天时间,做成一个体型不大的木颈枕,虽不精致,却给了王洪业动力。为了找准产品定位,王洪业找不同的人测试舒适度,找医生进行评估,结合意见修改。即便如此,王洪业生产出的木颈枕也销售有限,一年仅卖出1000个。

“想要卖得好,就得把颈枕做得更加精致实用。”2017年,王洪业借钱买进生产机器,由机器做造型、抛光,人工上色、打磨。为让更多人认识到木颈枕的好处,王洪业开着改装版的电动三轮车,把木颈枕拉到集市上叫卖。在他的宣传下,喜欢木颈枕的人越来越多,销量不断增加。

“老板,你这有腰上用的枕头吗?”客户一句话,给了王洪业启发。根据市场上的腰枕样品,他自己去研发、设计产品,再找人试验、调整,最终定下产品款式。此外,他还研究了不同功能的颈枕、腰枕和腰托。

“我们线上线下结合,销路越走越宽,一年下来木颈枕和腰枕均能卖到1万个,年纯收入在10多万元,日子越过越滋润了。”王洪业说。

农村大众报记者张婷

通讯员许永飞

新闻推荐

全省市地报“决胜2020脱贫攻坚看山东” 感受脱贫攻坚的“聊城故事”

店子镇1万多个大棚灵芝种植,促群众脱贫致富12日,记者在聊城市参加由山东省市地报研究会主办、聊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山东...

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冠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