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务之急是保护下来” 大曲村影剧院探访札记

聊城日报 2019-11-14 18:24 大字

□实习记者 张燕

10月12日,冠县公布该县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兰沃乡大曲村影剧院因其独具时代特色的建筑风格和保存的完整性而入选。这座影剧院建于1981年,占地面积850平方米,可容纳1400余人,承载了大曲村几代人的光影记忆。

“80年代的影剧院不多了,保存这么完整的更是少见!”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清义,深谙大曲村影剧院的价值所在。他参与了大曲村影剧院的评选工作,也曾对聊城境内其它得以幸存的影剧院进行过走访。“说它是那个时期的剧场标本也不为过!”

带着好奇和倾慕,记者决定去大曲村探访这座“剧场标本”。出村委会西行,5分钟路程,便到了影剧院。它是一座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十间的二层砖混钢结构建筑。灰色墙体略微泛黄,给人古朴肃穆之感,二楼正中阳刻楷书“影剧院”三字。

“村里一直有庙会,也不知道多少年了!影剧院那块原来是个土台子,庙会时用帆布把土台围起来,中间拉一根绳把男、女分开。80年代初,村里种棉花富裕了,利用集体收入盖了这座影剧院。”现年87岁的贾汝连,是大曲村小有名气的“土木专家”,也是影剧院建造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进入影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橘红色的座椅。因长久不用,座椅上已布满灰尘。座椅正前方是舞台,台体用夯土堆积,石块垒边。为实现戏剧演员们跳动时有更好的音效,设计者特意将其正中掏空,上面并排放置长条木板。台后另有两间演员们的化妆室。

座位的正后方,即影剧院正门的位置,有上、下两层,共计四间房。中间以木质楼梯连接,东侧楼梯因年久失修,已有木板脱落,不能行人。一楼西侧房子是当时的售票处,如今堆放着废弃的桌椅。一楼东侧和二楼的两间房子,是演员们居住的地方。

“每年四月初一到初五都会唱戏,豫剧偏多,从不收钱。你看,这就是当时的戏票!”现年74岁的赵可利,是大曲村“骨灰级”戏迷。他所保存的戏票,其实是座位凭证。上面印有“大曲村影剧院X排X号;对号入座、当场有效”字样,并加盖了村委会、时间、场次的红色印章。如今,在舞台壁上,依然留有“河南许昌市豫剧团”“河南省范县剧团”的名字。

影剧院自建成至今已38年,虽几经周折,但终究保存了下来。“从1998年村落规划,到2000年‘旧村改造’,我们都没舍得拆掉它。”大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赵吉朝,将影剧院视若珍宝。他“上任”后,对影剧院屋顶进行了三次修缮。

“要不是修这几次,剧院早就不行了,当务之急是保护下来!”为更好地将影剧院保护并传承下去,不久前赵吉朝邀请建筑专家对其作了保护方案。“预算将近50万元,村里没那么多钱,所以不敢动!”

赵吉朝的话,让人不免伤感。为筹措修复经费,他四处奔波,但个人的力量终究只是杯水车薪。“希望相关部门重视起来,拨付专项保护经费,让影剧院尽快恢复它的历史原貌!”

新闻推荐

冠县和高新区举行升国旗仪式

□记者孙亚飞蒋鑫通讯员许永飞报道本报冠县讯10月1日,冠县在民兵训练基地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庆...

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冠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