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屯:从沙土窝到盛果园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岳殿举通讯员曹君利
走进冠县清水镇刘屯村,成方连片的梨树上,丰收的果实挂满枝头,一排排挺拔的白杨如威武的卫士屹立在村头地边,一条条平坦的柏油路从村里一直延伸到田间地头,鳞次栉比、规划有序的小洋楼林立在街道两旁,与之配套的图书室、幼儿园、敬老院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然而,刘屯人都清楚地知道,没有50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治沙运动,就没有刘屯今天的美好面貌。
黄风一刮 看不见家
半个世纪之前,老支书刘兰盈带领勤劳坚强的刘屯人,凭着人定胜天的信心和愚公移山的毅力,肩挑手抬,用一双双粗糙的大手,将沙丘连绵、流沙遍地、贫瘠缺水的沙土窝,改造成了丰美良田,完成了让刘屯人至今引以为傲的壮举。
自从黄河改道,这里便成了沙丘起伏的黄河故道,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受尽了黄沙之苦,却又无能为力。
“黄风一刮,看不见家。”
“大风一刮,麦子背沙。”
“大风一刮白茫茫,沙压庄稼民断粮,主食瓜干难裹腹,户户住着破土房。”
这些在百姓口中流传的顺口溜,是当年刘屯村的真实写照,正因如此,贫穷落后也始终伴随着这个村庄。
“那时候,村西是200公顷的大沙窝,坑洼不平,深的地方有二三米,村东是一个个大沙岗,都有七八米高。一到春天,大风一起,沙土满天,对面看不见人。”70多岁的村民韩玉箱告诉记者,由于生活环境太差,村里的男孩子订婚都不好订,“宁可外村吃擦擦儿(一种地瓜面做的食物),不到刘屯喝疙瘩儿(一种白面做的食物)。党员带头 全员上阵
要想改变刘屯村面貌,就必须把沙荒治理好。1963年春节刚过,村支书刘兰盈和8名村支部委员在村西风沙口立下誓言,一定要治好沙荒,带领群众拔掉穷根。说干就干,一场轰轰烈烈战沙荒甩贫困的治沙运动很快拉开了帷幕。
“那是刚过完年,正冷的时候,一声号令,全村男女老少几百口子,全都下地开工。”今年85岁的老党员王景林当时是村支部委员,回忆起当年的情形,老人依旧豪情万丈,“早上四五点钟出门,晚上七八点钟回家,两边不见太阳,中午就吃在地里,一切都按军事化管理。”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没有机械,他们只能全凭一双手,村里仅有的几辆独轮车和地排车成了最先进的劳动工具。经济困难,没啥吃的,只能吃地瓜面,喝玉米粥,干的却是最重的体力活儿,靠的是心中的那股精气神。
这个时候,刘屯村的党员干部发挥了支柱性作用:村支部书记刘兰盈率先垂范,拣大筐担土,跑头辙拉车;支部委员王宪汝腿砸伤了,拄着拐上了工地;突击队长王志刚,光铁锹就磨秃了37把。
为了心中的目标,刘屯村的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想千方设百计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垫沙窝是最大的工程,需要从别的地方取土,然而,天寒地冻,土地冻得格外坚硬,他们就先凿开一个大坑,再把树干探进坑里,人压住树干另一头往上撬,这样就掀起一大块土。
中午在地里吃饭,为了避风沙,只能挖个坑,窝在里面吃,但依然免不了碗里一层沙土,那就擦掉土继续吃。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年,风雨无阻,下雪也不停。”王景林老人说,“每年都干到年根底下,群众们都说,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个包子(饺子)还动手。”
“那时,男女劳力齐上阵,手冻裂了,人晒黑了,棉衣磨出了棉絮,但没有人叫苦,没有人退缩。”村干部刘泉德告诉记者,那两年,由于风吹日晒,村里人皮肤都很粗糙,外村的人开玩笑说,到集上,不管男女,一看面相就知道是刘屯的。
沃野平畴 林茂粮丰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刘兰盈带着全村父老乡亲,硬是平掉了15个大沙冈,100多个“骆驼腰”,填平了500多个沙窝,让200多公顷坑洼不平的沙土窝,变成平整土地。
当然要想彻底治好沙荒,光平整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把流沙固定住,因此,在平整土地治理沙荒的同时,借鉴外地经验,刘屯村实施平原治沙与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打井修渠同步进行,以原来天然生长的树木为基础,又补种了大批杨树、柳树,在村里先后建起了两道防风林。
“每道防风林都长2000米,宽十二三米。不建防风林不行啊,小梨苗栽上,风一吹,沙一起,根本活不了,防风林就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王景林说。
随着防风林的长成,1966年,刘屯村栽下了第一批800多棵梨树,此后果园面积不断扩大,到1978年,刘屯村已基本被果树覆盖。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战,沙荒地变成了丰产田,荒凉的穷沙窝变成了富足的聚宝盆,随着果树陆续进入盛果期,刘屯村也从贫穷村变成了富裕村。1990年,全村总收入达到1100多万元,村民存款达到400多万元,成为全省农村存款最多的村庄。
如今的刘屯村,已是沃野平畴、林茂粮丰,居住环境优越、公共设施齐全,以林果产业为基础,他们又开办了恒温库等村办企业,建成了养猪场,村级事业、群众生活蒸蒸日上,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在老一辈不怕苦不畏难的治沙精神鼓舞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快马加鞭、昂首前行。
新闻推荐
8月14日,全省十家媒体记者到冠县店子镇灵芝基地采风。灵芝小镇——店子镇打造了标准化灵芝种植园,建成40个标准化灵芝大棚,...
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