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仍坚守果园服务农民16年 冠县乡土专家王国正今年荣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退休16年,王国正在家没过过几天清闲日子。如今,71岁的他只要一有空,还会往果园跑。
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一直爱跟果农“扎堆”。这些年,冠县的林果业蒸蒸日上,不少林果特色村在省内、国内都有了名气。这其中,有王国正的功劳。今年6月,王国正荣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个荣誉,与他2003年的一句话遥相呼应:“我是党员,果农有需要,我就得服务好。”那一年,他在单位退休,却没有在果园离岗。
100多个村因他
成了林果专业村
“东古城镇田马园村、李才村,兰沃乡韩路村、大曲村、蔡庄……”王国正如数家珍的这些村,都因果成名、因树而富。
冠县地处黄河故道,以前,农民主要种粮食和棉花。“风沙很厉害,种粮种棉产量都不高;要是种果树就不一样,果树既可以抵御风沙,又可以帮助农民致富。”从农业院校果树专业毕业后,王国正成了当地的一名技术员,那时候,他就开始考虑林果业的发展。
为了寻找适合当地的果树管理技术,王国正开始自己摸索试验。1982年,他探索出“苹果早期丰产技术”,被赞为“为冠县苹果产业发展铺路”之举。
1985年到1987年间,冠县陆续发展了10万亩红富士苹果。由于挂果晚,效益不明显,果农心里直打鼓。为此,王国正在辛集乡王刘八寨基地蹲点试验两年,总结出了一套平原地区红富士苹果早期丰产的技术教程,实现了果树4年结果、5年丰产,且产量提升。
引进矮化自根砧种植技术,大幅提升当地苹果优质果率;推进品种改接,让冠县良种梨面积跃居全国前列;推广大棚种植等先进技术,让大樱桃、油桃、凯特杏、葡萄等实现快速丰产……在王国正的引导和带领下,全县100多个村成了林果专业村。
让大樱桃
成冠县名片
东古城镇田马园村党支部书记田英冲说,村民人均年收入在26000元左右,靠的就是樱桃园。而这片樱桃园,在几十年前,还是2000亩的沙荒地。王国正带来的大樱桃改变了这一切。
1995年,王国正发现种植大樱桃前景好。他早早着手,开始了丰产优质配套技术的试验,随后推广。在田马园村,他建起了百亩樱桃示范园。没想到樱桃结果的第一年,村子里就“炸了锅”。“樱桃能卖多少钱,当时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挺贵。”王国正说。2000年,他和村民将80斤樱桃装箱送往北京,以每斤20元的价格试卖,被一抢而空。自从,樱桃种植在黄河故道扎下了根。
为了提高效益,2003年,王国正租了5亩耕地,反复试验,逐渐总结出了一年树体成型、二年见花、三年形成产量的大樱桃早期丰产技术。这一技术,能让当地的樱桃比国内其他栽培区早上市15天左右。目前,冠县的樱桃面积近3万亩,已成为全国三大知名樱桃主产地之一。“冠县樱桃”在2013年还成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退休不褪色
党员初心不变
2003年,王国正从冠县林业局退休。但一个个咨询的电话,一位位登门的果农,让王国正坐不住了。不顾老伴和家人的劝阻,他带上嫁接刀、锯条出了家门。“我是党员,果农有需要,我就得服务好。”而这一忙,又是十几年不停步。
“老王退休后,依然保持着‘离班不离岗’的劲头,奔波在田间地头。”冠县林业局副主任科员朱金国说。退休十几年来,王国正组织、参加了技术讲座和培训班达数百期,先后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种植带头人6万多人。他本人还是兰沃乡、东古城镇等十余个乡镇的技术顾问。“全省优秀退离休干部党员”“山东省林业科技乡土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这一项项荣誉,正是这位老果业专家多年跑果园结出的硕果。
王国正有一摞厚厚的笔记本,里面写满了他对果树技术问题的研究和心得。这些研究落到地里,就是果农的效益。
新闻推荐
赵健民,字国夫,山东冠县人。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记、鲁西北军分区、冀鲁豫第三军分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
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