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是目标 科技来支撑 机制做保障 兖州区实体产业补齐村民收入短板

济宁日报 2018-10-10 09:08 大字

本报兖州讯(通讯员王洪玮张美荣)“现在生长的灵芝是今年第二茬,菌包上和满地的褐色粉末是灵芝孢子,都是很珍贵的营养保健品。”8月28日,在新兖镇武村的灵芝大棚内,村党支部书记朱宁介绍,灵芝用途广泛,药用价值很高,是中医保健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

“从7月20日开始,第一茬灵芝陆续收获了3000斤,已经晒干放在了仓库里,正等待合作企业来收,二茬预计收获4000斤,每斤收购价格20余元,除去人工,购买菌包,建设投入等成本,预计带来经济收入5万元。”朱宁细算着经济账,二茬灵芝收获后,10月份在大棚种植蘑菇,两个大棚可带来收入4万元,两季食用菌的种植可为村集体增收9万元。

两个棚占二亩多地,这仅仅是武村在探索实体产业发展中的一个试点。武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位于兖州开发区内,周边企业众多,很多企业利用武村的闲置土地建厂房盖仓库,武村紧靠收取企业占地租金这一项就收入可观,2017年,武村集体收入4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0元。“村里是富裕了,年轻力壮的村民靠在临近工厂打工,每月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可是一些留在村里没有打工的中老年人还是收入低,我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之一的生活富裕,提倡的是全体村民的富裕方针,不是部分富裕,而是全部富裕。因此,依靠实体产业补齐村民收入短板显得尤为重要。”朱宁表示。

恰巧,去年年底,区科技局驻武村第一书记夏冬东在一次外出考察时,发现别的村有种植食用菌的成功案例,遂与当地农业部门联系,了解食用菌种植的技术难度、相关企业和行业前景,后与武村“两委”商议,准备利用旧村搬迁腾出的空闲地发展食用菌产业。5月初,村“两委”成员、第一书记工作组、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到聊城冠县参观学习灵芝种植项目。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到食用菌确实是一项投入低、见效快、产出大的产业,又是安全、绿色、环保的朝阳产业,村“两委”与第一书记工作组商量,决定先行发展两个示范大棚,由村集体成立的兴武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代为管理,完全掌握种植技术后,鼓励村民参与,扩大面积推广种植,形成规模,打造品牌。“我们粗略估算了一下,6月份两个大棚完成了灵芝的种植,示范大棚有了成功经验后,将辐射区域内30至40户农民种植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集体带来的收益,能更好地服务广大村民。”朱宁信心满满。

谈起下一步的发展,除了再扩建3个种植大棚外,朱宁还并不满足于种植原料。他举例说:“集中收取孢子粉的机器24小时不停地运转,这是市面上灵芝孢子粉的原料,每斤的收购价格为50元左右,但是经过破壁程序后,身价一下子就能涨10倍。”朱宁说,不能把眼光局限于粗加工上,一定要掌握精加工的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正说着,他又拿来了几个灵芝盆景,一眼望去,灵芝自然的姿态放入景观盆中尽显雍容大气。“这是灵芝成熟后,我们将它连根拔起做成盆景,市场行情为每个180元左右,比单纯卖灵芝又翻了几倍。”

新闻推荐

兰沃乡招商引资精准出击

本报讯冠县兰沃乡紧紧抓住全市“双招双引”的大好契机,充分利用兰沃人脉资源,以地缘、人缘、亲缘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兰...

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