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出家庙当学堂,无酬教学十五年

农村大众报 2018-04-06 06:45 大字

 

武金文(右)向记者展示他组织族人修订的武氏族谱,一旁为武庄村支部书记武玉池。

在冠县柳林镇武庄村,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兴办学堂教育孩童,现在又成了村里公益事业带头人。他就是武训的族人,72岁的武金文。捐出家庙助学  武庄村是我国近代平民教育家武训先生的故里。当年,武训四处募捐甚至行乞为穷孩子兴办义学。“武训是我的老爷爷辈上的,作为武训先生的族人,我从小就被他的精神所感染。"武金文说。  “武训先生深知农民没文化之苦,他宁可乞讨也要办义学,让穷孩子学新知。"武金文说。谈起早年经历,他目光如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尘封的年代。“1961年,那是个什么年代啊,人们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更不要说上学堂了。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我决定要办学堂。"武金文说。  村里没地方办学,武金文就跟族人做工作,最终,武氏家族决定,捐出家庙办学堂。一人带着四个年级  上个世纪60年代的武庄村,用武庄村支部书记武玉池的话来讲,饭都吃不上,更不要说让孩子上学了。初中刚刚毕业的武金文一家一户去敲门,说服家长让孩子上学堂。他向村民承诺:不收学费,允许学生带着弟弟妹妹上学堂。  “那个年代,农村社会普遍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上学几乎不可能。为了纠正这个观念,我磨破了嘴皮子,让女娃娃来念书。"武金文说。1961年,武金文办起了武庄学堂,40余个孩子有学上了!武金文既是校长,又是教师,一个人带四个年级,十五年如一日,不要一分钱工资,他还时常卖掉自家粮食为穷孩子买文具。有些孩子既要干农活,又要照顾更小的孩子,耽搁了课程,武金文就抽时间为孩子补课。  孩子多了,家庙太小,武金文就自己花钱租来村民闲置的房屋作教室,自此,武庄学堂从一间教室变成了四间教室。  如今,从这个学堂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有出息的学生。他们有的成了农业局的干部,有的去了银行系统,也有的成了种田能手……学生们逢年过节都抽空来看望武金文,感谢这位启蒙老师。含泪离开课堂  1976年,村里生产汽车尾灯的村办企业急需人才,村里商议后,决定让有知识有文化的武金文来村办企业工作。“当初村里派了好几拨人轮番给我做工作,说村企对村庄发展的重要性。"武金文说。  就这样,武金文放弃了心爱的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村办企业的发展中,村企业绩节节攀升。但武金文仍旧没有忘记他的学生们,他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学习新知识,再回村给学生们讲他在外面世界的所见所闻,比如怎样发电报,怎样拨打长途电话等等。武金文还自己花钱给学生们从外边买学习用品,拿自己的工资为学生添置桌椅板凳。事事都当带头人  如今的武金文仍热衷于村庄的公益事业。村里修路,他带头捐款;邻里有纠纷,他也热心调解;过年时,他免费为村民写春联到深夜;他还组织人员为本族群众修订武氏族谱。  “我母亲常年生病,家里孩子也多,要不是武老师,我根本上不起学。"武金文的学生武玉坦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村1042口人没有不敬重武老师的,有武老师在,村里就没有撂不下的事儿。"  武玉坦说,其实,武金文带给武庄村最重要的影响,是让武庄村人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现在武庄村几乎户户都有大学生。 

新闻推荐

冠县食药监局:强化风险源头控制 严把生产许可关

2018年以来冠县食药监局生产科共组织了2场企业现场审核,都是企业新申请办证,目前,两家企业都已经在规定时限内通过审核,顺利拿到了食品生产许可证。每一次现场审核都由具有审核资质的专业人员组成审...

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