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磨坊磨出新“年味”
□本报记者王兆锋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吕东江许永飞
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冠县范寨镇孔里庄村刚开业的老磨坊里,轰隆隆的磨面声让村里的年味越加浓郁。时隔39年,孔里庄的老磨坊换了新颜,重新开张,成为这个村乡村旅游的一道景观,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纷纷来此寻找当年的老味道。
“这里有两间厂房,一间专门用来洗麦、除杂,另一间则用电机带动石磨磨面。”孔里庄村王广东介绍:“与传统磨面工艺不同,我们这里是‘冷磨\’工艺,磨出的面粉‘不发烧\’、有嚼劲,不用添加剂,很多外地人慕名前来购买。这不,我们正在生产过春节的节礼呢!”
孔里庄村曾是省定贫困村,全村220余户中有126户是贫困户,村集体无收入还负债6万多元,村民主要种传统粮食作物。经过三年多发展,这个村实现了脱贫,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村集体资产达到300万元。
“俺村的变化得益于有个好带头人。”孔里庄村67岁的高庆菊说。2014年5月,在外创业的王道祥回“老家”孔里庄担任村支书,决心带领全村老少爷们闯出一条脱贫路。
争取资金、成立种植合作社、修路、治理村卫生、修建敬老院、建文化广场、建扶贫大棚、建村幸福院、规划乡村旅游……2016年,孔里庄村一举荣获“省级文明村”称号。
村庄颜值提升了,村民的腰包也得鼓起来。王道祥认为,孔里庄村距“中华第一梨园”近且交通便利,村里有古井、古石、古树,适合以“三古”为主题,瞄准村在水中、家在林中、人在花中这一定位,、发展乡村游。去年5月,孔里庄村荣膺第四批“省级美丽宜居村庄”。
“39年前,孔里庄村4个生产队每队都有老磨坊,以前村里的老辈人都用这石磨磨面。”王广东回忆说,那时候,每到逢年过节,村民都排队磨面。如今,这些老物件都成了“艺术品”,石磨磨面也成了“回忆”。
“之所以让老磨坊重新开张,是因为乡村要想吸引游客,得找差异化发展之路。能够提供原汁原味的吃食、民宿,这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王道祥说。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孔里庄村把闲置的宅基地从村民手中租赁过来,规划成特色院落;村胡同都有独具特色的名字,如秀才胡同、槐树胡同等,每个胡同,都有典故和故事;以每亩1200元的费用,流转村民的土地,用来培育玫瑰园、薰衣草园、樱花园;建成了一个7200平方米的中药材育苗大棚,两个花卉育苗大棚和一个4500平方米的樱桃大棚,8处农家乐。
“老磨坊里不仅有村民的‘乡愁\’,更有村民满满的‘新希望\’,对美好生活的新憧憬。”王道祥说。现在,孔里庄老磨坊暂时由村集体经营,面粉以5公斤的小包装为主,每斤3.5元对外出售,比市场价每斤高出1.5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这屋里的温度能达到20度左右,天然气取暖真不错,节能环保,村里不烧煤了,空气也好了,政府帮咱解决了大难题啊!"11月28日,冠县店子镇西化村党支部书记王洪举如是说。今年以来,店子...
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