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屯村:创业精神是传家宝
冠县清水镇刘屯村,是响当当的明星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国劳模、已故村支书刘兰盈的带领下,全村老少爷们甩开膀子大干、苦干,把一个风沙漫天、沙逼人退的地方改造成林果飘香的幸福家园。“我们村的4311亩地,有1601亩是当年刘劳模带领群众治理风沙、用铁掀和手推车平整出来的。"说到这段历史,刘屯人仍心潮澎湃。
11月29日,记者来到村东南的梨园,只见一排排的梨树在寒风中矗立,蔚为壮观。省红十字会派驻刘屯村第一书记宋文杰说,这片果园下就是黄河故道,用掀往下挖,底下仍是沙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这里就栽上各类品种的梨树,现在全村梨树的种植面积约3600亩,当其他村仍在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时,这里已得产业调整的风气之先。
依托这一产业优势,刘屯村成为全县最早富裕起来的村庄之一,现在,在村西南,几十幢二层小楼格外抢眼,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富裕起来的刘屯群众盖起的“乡村别墅"。那时,其他村的很多群众还在为盖几间房作难,这里的二层楼已拔地而起。
村支书刘慧德告诉记者,刘屯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前两年,这个典型村、明星村就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原来,随着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刘屯村的先发优势不再,村集体收入和群众收入一度徘徊,这期间,有的群众放弃了经营多年的“梨产业",或转而种植其他作物,或到外地打工,但这些尝试收效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群众的守成思想,创业初期的锐气减弱了。但在宋文杰看来,刘屯村的慢是与先前的发展势头比,相对慢了,在这二三十年中,刘屯村充分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众多的村庄从刘屯的发展中受启发、找路子,形成了众多的“刘屯村",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屯已从一个具体的村庄演化为“刘屯现象"。
“这段时间我读十九大报告,很受启发,报告中说,我们党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带领人民攻克难关,作为基层组织,我们村支部也要有这种百折不回的气魄,在困难面前不低头,重新找回刘屯的创业精神,带领群众闯新路。"刘慧德告诉记者。
清水镇党委书记谷永辉说,“刘屯的发展始于实干、始于创新,这仍是加快发展的传家宝。"今年以来,刘屯村“迈步从头越"。
——精神立村。人无精神不立。当年,老支书刘兰盈带领党员群众治荒植树,“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刘屯精神激励了一代人。今年,宋文杰把老党员王景林、孙汝奎请上讲台为年轻党员上党课,回忆当年的难忘岁月,说到动情处,老人热泪盈眶,年轻党员也泪眼汪汪,受到深刻的精神洗礼。大家表示,一定不忘先辈创业之艰难,让刘屯村再现辉煌。
——支部强村。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刘屯村从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入手,建立党员活动日长效机制,近半年来,围绕纪念建党96周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大型纪录片《将改革深化到底》,组织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10月份至今,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加强党性教育,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产业兴村。“输血"不如“造血"。有了产业才有了富民强村的根基,宋文杰联系多家光伏公司来村调研;联系省农业厅专家进行土壤检测;带领干部群众分别到临清、莘县和东古城镇考察;联系广州温氏集团冠县畜牧公司到村考察生猪养殖项目;赴泰安参加果树新品种推介会和***技术培训。马不停蹄的奔波,为的是梦想之花再次绽放。
刘屯村有2700多人口,整个村庄三横一纵四条大街,呈一个巨大的“丰"字型,这既代表了愿望,又预示着希望。刘屯村有辉煌的过去,有奋斗的现在,抚今追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愿望和希望定能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成现实。(记者 朱海波)
新闻推荐
近年来,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冠县大队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和“平安行·你我他”行动为载体,把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常态化教学和综合素质评价,因地制宜完善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
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