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文旅小镇:“三产”融合,带活一方经济

农村大众报 2021-12-21 14:19 大字

听说高唐县有个锦鲤文旅小镇,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笔者赶去一探究竟。

锦鲤产业园区,是锦鲤文旅小镇项目的核心区,位于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徐马新村。抵达时,已是傍晚时分。从外面看,这里好似一座座厂房林立的工厂,推门而入,里面分布着一个个水池。借助微弱的灯光,可见水中游动着一尾尾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鱼类。

“这些就是锦鲤,被人称为‘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高档观赏鱼。”产业园区工作人员杜秀红抓起一把饵料,撒向鱼池。数十尾锦鲤马上摆动尾巴、扭着腰身,争先恐后疾驰而来,抢食饵料。“这些是红白锦鲤,那些是大正三色锦鲤、昭和锦鲤。锦鲤繁殖能力超强,一尾鱼一年可以繁殖24万尾小鱼。”

杜秀红说,锦鲤的价格,珍贵的品种从一尾几千元到30万元的都有。

普通锦鲤价格几何?走出养殖区,来到销售区。这里有8个网上销售直播间。网名叫“化龙锦鲤”的女青年说,当天下午,成交30多尾锦鲤,价格多数是每尾100-140元,最高的280元。

“2019年6月,三十里铺镇被列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创建区。锦鲤产业园区是示范创建区的核心部分。”产业园区党支部书记王正田介绍,这里拥有优良的水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锦鲤养殖、林果种植、观光旅游产业兴旺,城镇化建设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根据规划布局,示范创建区“一带双心、三区联建、环形联通、多点开花”。其中,一带是马颊河文化田园休闲体验带;双心,包括锦鲤文旅小镇、森林文旅小镇。

示范创建区依托高唐锦鲤产业的现有基础,打造以徐马新村为中心的锦鲤文旅小镇,逐步发展成完善的产业链。

高唐县的锦鲤养殖以及销售产业,原来有一定基础,曾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锦鲤第一县”称号。近几年来,产业园区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合作,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繁育改良,同时延伸产业链,研发鱼粮器材、承接鱼池水族工程建设,还将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刺绣、书画、观光产业,逐步形成锦鲤文化产业集群。这样,便可以将文化产业与休闲渔业、旅游服务业、生态家居文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一个拥有锦鲤养殖、展示、推广、交易、合作平台的锦鲤文化产业基地。

如此大手笔的规划及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来自何处?聊城市财政局及高唐县财政局负责人介绍,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全力支持示范创建区建设,收到良好效果。其中,高唐县财政部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608万元,用于徐马新村锦鲤文旅小镇建设和国画大师孙大石的故乡河涯孙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60万元,用于国画大师李苦禅故乡李奇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三十里铺镇政府以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为契机,投入资金3500万元保障示范区创建,引领2亿元社会资本投入。

按照规划,锦鲤产业园区占地20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锦鲤养殖区、交易中心、大赛及拍卖中心。二期、三期发展锦鲤衍生产业,如锦鲤饲料研发中心、主题酒店、主题公园、博物馆和锦鲤基因库等。

据统计,全国锦鲤市场销售规模超过100亿元,并呈逐年增长趋势。高唐县锦鲤文旅小镇,发挥区位优势,通过锦鲤养殖销售、贸易销售、交易服务和集采集销,预计可实现年营业额5亿多元,实现税收1500万元,带动就业3000人。

晚上8时许,探访结束,笔者离开高唐县锦鲤文旅小镇,回首望去,国画大师李苦禅的故乡李奇村屋舍俨然,若隐若现;位于茫茫鲁西平原上的三十里铺锦鲤产业园区,依然灯火闪烁,似有锦鲤腾跃。(陈建志王龙强刘玉雷)

新闻推荐

高唐县第三实验小学启动“七彩少年”综合评价改革

本报讯(通讯员姜荣荣杜月月)12月9日,高唐县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七彩少年”综合评价活动。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高唐县第三...

高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