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放弃了省城的工作回乡守墓,儿子继续当一个守陵人 农家父子接力60余载守忠魂
守墓人张曰平擦拭烈士墓碑。(资料图)在高唐县,张洪珠、张曰平父子两代人60余年接力为抗日英烈守墓的事迹广为传颂。今年春节前,高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特地到琉璃寺镇烈士陵园,走访慰问陵园守护人张曰平,送上“英雄一腔血,四十八烈士抗日捐躯不朽英名留史册;父子两代人,六十余春秋接续守墓一片丹心慰英魂”的书法作品和慰问金,感谢张曰平父子接力60余载接力守忠魂的凡人善举。
位于琉璃寺镇徐庙的烈士陵园,长眠着在1939年3月初琉璃寺遭遇战中英勇牺牲的48位抗日烈士。其中,除了赵伊坪外,其他烈士因种种原因都未留下名字。当时还未满7岁的张洪珠,亲眼看见八路军与日军展开的激烈战斗。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张洪珠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成了一名志愿军战士。复员时,张洪珠被安排到原济南柴油机厂工作,这在当时看来可是一份美差事,可张洪珠总会想起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在家乡的烈士们。
一次,张洪珠返乡时在烈士陵园看到一位烈士的亲属哭成了泪人。“这些烈士们为国捐躯,长眠在此,如果没人守护不行。”他说,“你放心,今后我守护烈士墓地!”
他向烈士亲属作出了自己的承诺。就这样,他放弃了省城的工作,回乡做起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守陵人。当时的墓地就像是一处废弃的荒地,连路都没有,48座坟上杂草丛生。刚刚回到家的张洪珠顾不得休息,便从家里带来了镰刀、铁锨,开始整修。虽然自家离陵园并不远,可张洪珠硬是坚持吃住在陵园,成家后,他又带领孩子们守墓。
张洪珠自己掏钱买树苗,带领着孩子们在陵园里植树。张洪珠除了平日里给烈士扫墓、清除垃圾外,每逢清明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他一定要对陵园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
1990年,琉璃寺镇党委、政府多方筹集资金12万元,重新修建起了大门、院墙、值班室,张洪珠才从北面的一间小破屋里搬到新建的值班室。那时,陵园通不上电,儿子张曰平自己当电工给父亲接上电;没有水,他们就自打水井。没有工资,张洪珠无怨无悔。后来,政府每月补贴两元。再后来,每月补贴60元。他把这些钱全部用在陵园修整上。“咱守陵,本来就不是图钱。”张洪珠说得很坦然。
2012年初,80岁的张洪珠在看守陵园近60载后病倒在床上。临终前,老人紧紧地握着儿子张曰平的手不松。“您放心,烈士陵园由俺来守!”深深懂得父亲遗愿的张曰平坚定地说。
办完父亲的丧事,张曰平便来到了陵园,继续当一个守陵人,成为徐庙烈士陵园的第二代守陵人。
2012年,高唐在原址重建烈士陵园,于2013年10月29日开馆并更名为琉璃寺战斗纪念馆。馆中陈列着赵伊坪等抗日烈士事迹图片、遗物等,生动展现了当时鲁西北的抗战形势及英烈的丰功伟绩。张曰平的独特经历与突出表现使他成为纪念馆首任馆长的不二人选。
进入修葺一新的陵园工作后,张曰平更是干劲倍增,自己忙不过来,他就把妻子姜芹接过来,把“家”安在这里,过年也不回家。
每天天一亮,他就和姜芹打扫面积达12.3亩的陵园,纪念馆展厅内一天最少打扫两次,从不间断。“先烈为了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丰功伟绩,俺们永远不能忘了他们。俺做的这点工作与先烈们为国捐躯比起来算点啥!”张曰平激动地说。
张洪珠、张曰平两代人执着为信仰坚守,更是革命火种的传播者。他们父子的感人事迹,赢得社会盛赞。张曰平成功入选“感动聊城2015年度人物”,2019年获得“山东省道德模范”殊荣。
在张曰平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一有工夫也带着孙子、孙女来帮忙,成了陵园的义工,连最小的孙子都成了烈士事迹的小小“讲解员”。
“俺继承父亲遗愿,为抗日烈士守墓,是俺一生的荣光,俺觉得俺在做着一件‘守住民族魂’的工作,特别自豪!”63岁的张曰平掷地有声地说,“将来如果俺不在了,还有俺的儿子,还有俺的孙子、孙女,俺们全家一天也不能让烈士无人守候!”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赵永斌庞士宏
新闻推荐
3月8日,高唐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来到辖区某企业,将破获职务侵占案中追回的赃款返还给该公司。在这起案件中,高唐县公安局抓...
高唐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