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多次命悬一线,高唐县人民医院 全力抢救 彰显医者本色

聊城日报 2021-03-12 11:10 大字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鞠圣娇通讯员高秀芬)入院后3小时内5次命悬一线,医者明辨病因、奋力抢救,终于转危为安……2月12日,大年初一晚上,高唐县82岁的邢奶奶因心率过缓被家人送往高唐县人民医院后,心血管内科上演生死争夺战,展现了该院心血管内科作为县域省级临床重点科室的高超技术和团队协作精神。

当晚8点半,邢奶奶因瞬时晕厥被家人送到急诊室,当时血压正常,但心率只有35-40次/分,远低于正常人60100次/分的频率,意识也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心电图提示完全性的房室传导阻滞。据了解,这种心率过缓的主要原因有三种,分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或服用部分药物导致,需要明确病因才能进行针对性治疗。但心电图检查只有心率过缓一处异常,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邢奶奶的家属无法清楚描述病情发展过程,因此医务人员将邢奶奶转入心血管内科病房进行对症升心率治疗,并进一步查找病因。

在心血管内科病房里,当医务人员为邢奶奶进行检查、用药时,邢奶奶的心率再度下降至35次/分以下,出现了意识丧失、呼吸浅慢、双目上翻、抽搐等症状,医务人员迅速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按压3-5分钟,并使用升心率药物静脉注射后,邢奶奶的心率恢复至40次/分以上,意识、呼吸恢复。但是不久,邢奶奶再一次出现心跳明显下降、意识丧失、呼吸缓慢,伴有抽搐症状,医务人员再次对其抢救,数分钟后成功。当晚10点到11点,邢奶奶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了5次,意识始终处于不完全清醒状态。“我们结合病人急查血液检查结果、既往用药史,初步排除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引起的心动过缓,结合复查心电图表现,考虑邢奶奶是急性心梗导致的心动过缓,严重的心动过缓引起了反复的阿斯综合征发作,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所以她意识不清醒。治疗急性心梗最好的办法是进行急性冠脉介入手术,开通心脏内已经闭塞的血管,恢复血供。”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孙相利与家属沟通了病情、治疗方案和手术风险,“患者家属需要做出抉择时,问我‘如果是你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是否要手术?’我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孙相利回忆,当时,家属表示全力配合,希望医生积极抢救。

23点20分,邢奶奶被推进了手术室。造影检查显示邢奶奶的血管呈弥漫性狭窄,局部堵塞,证实了急性心梗诊断。心内科介入团队便采取了球囊扩张术。手术中,他们将一条很细的球囊导管送到血管的堵塞病变处进行扩张,血管再通,血流通畅,邢奶奶的心率也逐渐恢复正常。由于邢奶奶的血管呈弥漫性狭窄,管腔较细,没有适合的支架,加之堵塞处血管分支开口也有严重狭窄,贸然置入支架可能导致分支血管受压闭塞,加重心脏受损,心内科介入团队决定不置入支架,选择更强的抗栓药物应用,保证通畅的血流。术后,邢奶奶意识逐渐恢复正常,但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心功能衰竭,喘憋严重,家属几度心灰意冷。医务人员对邢奶奶积极治疗抢救,并给家属鼓劲,争取配合,终于再次让邢奶奶转危为安。住院12天后,邢奶奶痊愈出院,子女写下了感谢信,送来了锦旗,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

邢奶奶病情稳定,恢复清醒状态后,孙相利追溯病史,了解到邢奶奶就诊前两天曾有过上腹部疼痛症状,但她和家人并没有重视。“其实,那就是不典型心绞痛的症状。”孙相利介绍,不典型心绞痛症状不明显,往往表现为下颌、颈部、上肢、上腹部的疼痛,有时肩胛骨和后背呈放射性疼痛,患者误认为是牙痛、休息不够、胃痛等引起的,未能及时就医,错过最佳救治时机,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孙相利提醒市民,如果有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到设有胸痛中心的医院或网络医院进行检查诊治,因为胸痛中心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反应,为胸痛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发展大院”里笑声扬 高唐县固河镇党员联户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邹辉通讯员郭洪广“‘美丽庭院’建设决不能走过场,咱们必须动真情、下真功,把自家小院打扫得干干净...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