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拿出13亿多元集中解决村级生产用水难题 灌区末端小麦20年来再“喝”黄河水
□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金婉 报道3月5日,高唐县姜店镇董后村村民董之廷给麦田浇水。□ 本报记者 孙亚飞
本报通讯员 李士梁 张 博
3月4日,高唐县杨屯镇小林村的麦田里,村民正在为小麦浇返青水忙碌着。“今年黄河水量这么大,我们不用为浇地犯愁了。”地头的水泵隆隆作响,村民林庆昌看着汩汩流入田间的黄河水喜上眉梢。他说,距离上一次小麦“喝”上黄河水已有20年光景。
杨屯镇小林村位于杨屯镇驻地东南15公里处,处于位山灌区用水的末端。受地势及黄河水流量等因素影响,尽管村庄周围挖有友谊沟、刘老沟等多条沟渠,但灌溉用不上黄河水成为困扰小林村及周边村庄的大难题。“多年来,我们浇地基本是用地下水,费时费力不说,小麦产量还不高。”林庆昌告诉记者,由于地下水碱性高,常年浇灌致使每亩产量仅在700斤至800斤。“和用黄河水浇地比,每亩少了将近400斤。”
2020年9月底,聊城市正式实施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针对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末级渠系治理和小涵闸、生产桥建设被列入规划且优先推进。“县乡村渠系多年没有系统治理,成为群众期盼解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此,我们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决定以群众满意为核心,从24.87亿元的专项债券资金中拿出13亿多元集中解决这些群众最关切的问题。聊城也是沿黄9市中县乡级工程量占比最多的市。”聊城市水利局农水站副站长李玉斌说,按照项目进度,要在三个月内完成年度投资31.54亿元的目标,日均投资达3000多万元,其间还要克服秋灌输水、冬季环保停工、寒冷天气施工作业等多重困难,任务艰巨性前所未有。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经聊城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聊城市副市长何宪卓带头调度并现场办公,发动市县乡党员干部采取“市级包县、县级包乡、乡级包标段”的三级督导帮包模式,明确264名干部为帮包责任人,市水利局11名县级干部督导帮包11个县(市、区),148名县级干部督导帮包128个乡镇,105名科级干部督导帮包246个施工标段,层层压实责任。市水利局11名带队同志坚持“每周把所有标段跑一遍”,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保障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据了解,聊城实施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总投资44.07亿元,是全省投资规模最大、建设任务最重的市。目前,全市已完成2020年度投资31.54亿元,共疏浚沟渠4980公里,建设桥梁2177座、涵闸等水工建筑物1257座、计量设施1841处,解决了一大批“多年想解决而没解决”的民生水利问题。“高唐县2020年度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共疏浚骨干及末级渠道578KM,护底衬砌36KM,改建桥涵闸等建筑物265座,建设测水量水站点78处。”高唐县水利局四级调研员王登礼说,高唐县位于位山灌区最下游。项目实施后,输水时间从原来的3天缩短到现在的不到1天。
灌区末端的顺利打通,为春季抗旱保灌赢得了先机。黄河位山闸、陶城铺闸分别于2月4日、2月19日开闸引水,其中位山灌区坚持早引早蓄,按照先下游后上游的原则,组织西部临清、冠县等高亢地区充分利用河道、坑塘、沟渠等水利工程积极引蓄黄河水。临清市刘垓子镇孔集村村民孔承德说:“今年的黄河水来得真及时,用水有了保证,今年肯定迎来大丰收。”
新闻推荐
“谢谢你们带来希望!” 高唐县人民医院医师奋力抢救患者获点赞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鞠圣娇通讯员高秀芬“这一次,我们家人切实体会到了医生对病人的关怀。我们不仅看到了张道英医生的奋...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