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跃:以“仁心仁术”托起“生命之重” □周长才 鞠圣娇 鹿青松

聊城日报 2021-01-28 09:57 大字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方显“工匠精神”;不辞辛劳,亲历亲为,尽显劳模风采。相识二十多年,记者每次见到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院长王继跃教授,他都是一副认真而专注的样子。因为认真,则更显担当,进而才有了“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光闪夺目;因为专注,才展现了术业精进的工匠精神,进而才有了“鲁卫工匠”的不凡称谓。每次交谈,王继跃很少谈荣誉,谈得最多的总是和他职业相关的话题——如何以创新的手段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追赶前沿技术;如何让老百姓花更少的钱,看病看得及时、看得起、看得好,防止因病致残、致贫。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患者以生命相托,作为医者,他必须施以‘仁心仁术’而待之”——

益民之道 心仁术精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患者;把挑战留给自己,把健康还给患者”。这是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周定标在王继跃带领团队较早在国内引进“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时给出的由衷赞誉。周定标认为,开展此种手术,不仅造福患者,也为地市级医院在引进高科技手段预防脑卒中方面树立了一个标杆。

医者仁心,虑之所及,心必系之。鲁西地区是脑卒中高发区,很多患者因病致残,家庭因病致贫。每到脑血管病高发季节,患者与家属的愁容以及医务人员穿梭疲惫的身影,都会让当时身为神经外科主任的王继跃感到心疼和不安。因此,当位于聊城开发区的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成立之初,他就有了一种引进“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来预防脑卒中、造福患者的强烈愿望,并积极收集国内外有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资料。这个大胆而新奇的想法,受到不少人的质疑,被视为“哗众取宠,出风头”,因为在当时,国内能开展CEA手术的医生不足10人,且每年只完成不到200例手术。但在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首席专家石祥恩教授的鼓励、帮助和总院领导的鼎力支持下,王继跃这个“吃螃蟹”的想法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2007年脑科医院成立了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CT室、超声科、麻醉科、手术室、监护室等多科室参与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攻关小组”,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和流程。为更好地开展此项技术,王继跃又联系到首都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凌峰教授、焦力群教授,并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于是,攻关小组得到了多次到宣武医院手术室观摩学习的机会。团队通过学习,参考宣武医院的做法,逐渐形成一套符合脑科医院实际、并沿用至今的专家会诊、病例分析、手术方法采用、手术获益程度、手术注意事项等多学科协同合作的制度。

事非经过不知难,诚如容易却艰辛。2008年4月,全省首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成功完成。对王继跃来说,当时手术成功的喜悦和过程的艰辛犹历历在目。手术当天,一切进行都很顺利。术后,该患者因患糖尿病数年、每天近两包的吸烟史,动脉呈弥漫性阶段性损害,造成血压很不稳定,王继跃不顾术后的疲惫,坚持守候在患者身边。第二天凌晨5点左右,患者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精神也转差,王继跃迅速组织攻关小组人员进行病例讨论、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制定应对方案。36个小时内,王继跃和攻关小组的骨干全力以赴地守护患者,眼睛熬红了,嘴角也起了血泡,王继跃更是满口溃疡,牙龈发炎。直到病人明显好转,大家才松了口气。经过攻关小组的努力,患者肢体肌力开始恢复,可以说话了,家属也放松了心情。而经历了昼夜战斗的辛苦、病情变化的担忧、患者好转的喜悦等种种情绪的攻关小组成员,都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王继跃的两颗下门牙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治疗而脱落,对此,他毫不在意,一转身又投入另一台手术中。

历经磨砺,方见玉成。截至目前,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共开展了1000余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而且从单一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支架置入术,到如今在一台手术中同时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取栓术、闭塞再通术、支架置入术,脑科医院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之后,王继跃带领团队乘势而上,持续开展了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颅内外血管支架植入术、动脉瘤的开颅夹闭及介入栓塞术,AVM、DAVF、CCF等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栓塞术以及各类复杂脑血管病复合手术等,丰富了脑卒中外科治疗体系,手术规模及治疗效果居于全省前列。同时,他们在国内较早地将“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并总结了不同术式的手术操作要点,先后参与国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行业标准制定,参加国内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与手术指导等工作。

如今,在王继跃的规划下,医院神经外科细分为血管神经外科、肿瘤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等6个亚专业,学科发展成为开放床位260张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药卫生重点专业。2016年,他牵头整合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急诊科、检验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医疗资源,在脑科医院成立脑系科,使医院技术力量进一步增强,推动了学科融合发展,患者有了更多获得感,就医体验和幸福指数也持续提升。

绿色通道 生命再造

时间就是生命。脑科医院成立近20年来,王继跃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不断缩短脑卒中救治的黄金时间段——

2020年2月4日上午8点37分,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微信群中收到一条预警消息:高唐一67岁男性患者,偏瘫进行性加重。此时患者已发病4个小时,如等待患者到达医院后再进行溶栓,会超出6小时的脑卒中救治黄金时间窗。

医院当即和家属取得联系,经患者家属同意转诊后,上午9点,急救车火速出发。9点51分,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并调出影像资料,了解患者情况。10点05分,在返回途中,随车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溶栓结束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一切都进行得紧张、娴熟、有序。

这是脑科医院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完成的第一例院前静脉溶栓。这位患者能够得到救治,离不开多年来脑科医院持续改进就医流程、打造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的努力。

早在2015年,在王继跃的极力倡导下,针对脑卒中发病率相对较高、救治时间紧迫、抢救时效性强等特点,脑科医院就开通了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并组建了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介入科、影像科、检验科、ICU等多学科专家参与的脑卒中救治团队,打造出一条科学有效的救援链条,提高救治效率,缩短救治时间,极大地加强了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救治工作。

卒中救治如同一场赛跑,医院对时间的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赛道”。作为院长,王继跃多次进行调研,总结可能影响就医流程的各项问题,一一化解,并建立了相关制度,确保医院随时做好应对急性卒中患者的准备,枕戈待旦、急时能战成为医院脑卒中团队的常态。通过多学科协作、规范管理,80%的患者经治疗后各项神经功能恢复到发病前水平,提高了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救治率,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在医疗实践中,王继跃意识到,防治脑卒中只靠一个学科、一家医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涉及患者教育水平、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等。王继跃不仅本人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多次在国家级会议中作专题报告,在全国各地推广CEA手术,还带领团队每年以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等形式进行适宜技术推广。

为更好地推进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王继跃牵头成立区域脑卒中防治联盟,联合全市及周边近30家医院构建“脑卒中急救服务圈”,辐射范围达河南的范县、台前,河北的夏津、清河、馆陶等地市,将院前急救与多家医院院内急救无缝对接,贯通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绿色通道,形成冀鲁豫边区完善的急性脑卒中救治网。同时,脑科医院先后协助莘县、阳谷、茌平、高唐、冠县、夏津等周边县市区的10余家县级医院,打通了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并帮助他们开展如颈动脉内膜切除、动脉瘤栓塞、静脉溶栓等技术,有效提升了二级医院的技术服务能力,为区域脑卒中防治提供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持。

电影《功夫》里有句话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何把救治患者的速度再快一点,时间再短一些?是王继跃一直思考并努力做到极致的问题。2019年,医院引进了5G移动CT卒中救护车,打造了边“走”边“治”的救治模式。车上配有16排移动CT、血液检查仪器、具有无线发射功能的心电监护仪等,能快速进行CT、血液检查、心电监护,帮助实现诊断和溶栓治疗,达到快速救治的目的。车上还配备了3个车载摄像头和GPS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将车内患者情况、途中救治情况、车辆所在位置等信息准确迅速地传输到医院急诊科远程会诊大屏上,方便医院卒中专家团队为危重患者提供远程会诊和技术指导。2020年,数名脑卒中患者在5G移动CT卒中救护车上接受了溶栓治疗,恢复良好,获得新生。

2020年8月,“中国千县万镇中风识别行动试点基地启动会”在聊城举行,全国一共13个城市启动了该项目。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作为试点基地,着力开展区域脑卒中救治适宜技术推广和脑卒中防治知识宣教工作,将会进一步促进全市提升脑卒中防治水平,让脑卒中防治福祉惠济更多的百姓。

以身示范 惠及患者

作为院长,王继跃高瞻远瞩,引领医院“强基础,重服务,育名医,创名院”;作为德艺双馨的医学大家,他以身示范,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引领着一代代年轻医务人员快速成长,以此惠及无数患者,赢得当地及周边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行医多年,王继跃心里始终装着患者。几年前,他不慎右腿骨折,但他放心不下住院的病人,术后不久,就坐着轮椅来到患者的床边,继续查房、了解病情,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不仅感动了患者和家属,也成为学生和同事的榜样。病情稳定后,王继跃决定坐着轮椅进手术室、上手术台。在手术台前,助手们站着,腿脚可以略微动一动,舒展一下,而他因为坐着轮椅,必须斜着身子在显微镜下保持同一个姿势。手术一做就是两个多小时,遇到复杂的情况,时间可能更长。每次手术完休息的时候,他的伤腿和脚都浮肿发亮,比另一只脚几乎大一半。同事们都很心疼他,但他却说:“手术台前,想不起这些”。即使当了院长,在忙于繁杂的行政管理之隙,业务上的事儿也总是亲力亲为,以身范之。尤其是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王继跃和全院医务人员以生命赴使命,以严密的防控、无所畏惧的勇气以及严防死守的担当和决心,坚守一线,完成了医疗业务和精准防控两手抓、两手硬的不俗业绩。

上医治未病。为了让群众不得病,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在王继跃带领下,医院将治疗的“关口前移”,把防治的功夫下在预防上。

“由于很多群众和患者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匮乏,很多患者都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对此,王继跃颇感遗憾。但随之,他把这份遗憾化为开展科普宣教的公益动力,化作他面向群众开展健康宣教工作的决心。近年来,他带领团队累积开展科普宣传180余场、义诊230余次,受益群众200余万人;借助“互联网+”新媒体,通过网站、微信公共平台、户外电子屏、户外宣传栏、普及脑卒中知识。同时,脑科医院承担国家脑卒中防治委员会的脑卒中筛查与干预项目,医院成立了脑卒中筛查办公室,医务人员到院外开展筛查时,常常是起早贪黑,在筛查过程中不仅发现群众的健康隐患,更传播健康生活的知识。

2020年,脑科医院的健康地摊“摆”进了乡村、摆到了公园门口,医务人员放弃了休息时间,开着5G移动CT卒中救护车,免费为群众进行CT检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脑卒中知识。这样的习惯,也源自于王继跃面向群众开展健康宣教工作的坚持。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从医多年,认真而执著的医者王继跃除了泛舟书海、精研技术、追踪前沿外,别无其他爱好,堪称家和医院两点一线的“生命摆渡人”。从医至今,他坚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在科研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他先后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等省级、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专业论著40余篇,带领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省部级课题19项,个人曾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在王继跃的带领和影响下,脑科医院学术团队不断取得新成就,医院收获了一项项荣誉和称号:医院连续多年在国家脑防委脑血管救治水平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尤其是血管神经外科被评为省级临床特色精品专科。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国脑卒中大会上,聊城市人民医院被授予年度五星高级卒中中心,王继跃团队被评为优秀课题参与团队,王继跃接受新闻直播间的采访,向全国同行展示了卒中中心建设的“聊城模式”。面对赞誉和掌声,王继跃总是轻描淡写地表示,“我们要的是下一个精彩”。

荣誉相伴责任而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脑科医院紧跟世界医学前沿,及时顺应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健康需求,踏上一条快速转型之路。“我们不仅要做强做大脑系科,也要做优泌尿外科、肠胃外科、康复科等学科,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回应群众关切”。对于此,王继跃目光如炬、信心灿然。2020中国脑卒中大会上,王继跃接受大会新闻直播间采访。义诊中,王继跃在移动CT卒中救护车前查看检查结果。王继跃在进行手术。在医院主题党日义诊活动中,王继跃为群众解疑答惑。

新闻推荐

“报党恩”带动好村风

“别看咱年纪大,可有的是力气!”1月21日,山东省高唐县杨屯镇小李六村文化健身广场上,77岁的李领堂一边扫落叶,一边和...

高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唐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