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公务员回村当农民,十年办起家庭农场 如今正往乡村游方向转型,引来城里客人

农村大众报 2020-09-01 12:16 大字

通过剪枝,不让无花果树长太高,以方便采摘。她是一个喜欢跟鸟儿抢时间的人,也是一个与土地无限接近的人,蹲在田里观察鸡、鹅、草、树,从而探索出一系列可高效生产的“笨办法”。时隔一年,再次来到这名创业女青年的农场,记者发现这片土地上又多出了一些创新之举,整个农场焕发出勃勃生机。

挪走60亩无花果栽下楸树

这名农场主叫武楠,是高唐县盛唐无花果庄园的庄主。2010年底,28岁的武楠辞去公务员职务,来到高唐县梁村镇茶棚村做起了农民。谈起一年来该农场最大的变化,武楠说,这要数地面作物的大腾挪。起初,武楠种了110亩无花果。这一年里,她把其中的60亩无花果全部挪到了另外50亩地里。这意味着,她用50亩的地种了原来110亩的无花果。在腾出的60亩土地上,她种上了楸树,楸树下则套种了粮食。

这样做会不会影响产量与口感?武楠笑了笑说:“真没减产。以前我们栽得稀疏,是为了采摘方便,现在我们通过剪枝不让无花果树长太高。冬天,则用拱棚把它罩起来,既保温,又高产。”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武楠偏偏挪活了60亩无花果。

通过对苗木市场的观察,武楠把目光放在了高大乔木楸树上:“楸树苗子也不便宜,楸树长大后能卖到上千元。我种的楸树开浅粉色的花,非常漂亮,这种树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就像初恋一样。”据她介绍,楸树树形漂亮,还不飘毛毛,北京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广泛栽楸树了。她相信,楸树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预计未来三到五年,用楸树替代杨树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家庭农场向乡村游转型

“嘎嘎嘎”,不见其影,先闻其声。在这片无花果田里,记者看到了10只大白鹅,它们被圈养在一垄无花果树下。原来,这是武楠做的试验:树下养大鹅。

“实验证明,鹅吃了草,又护了鸡,还肥了田。今年试验非常成功,我明年打算在树下再养100只鹅。”武楠说,鹅是草食性家禽,觅食活动强,可以大量觅食天然的植物性饲料。

除了鹅,这片园子还养了20只鸡。鸡吃虫,满园子跑,每当夜幕降临,这些鸡就到有鹅的地方落窝。有了鹅,黄鼠狼就不敢来吃鸡了。自从来了这些鹅,一只鸡也没少过。

走进农场,一进门就有一处元宝形状的池塘。原来,这是武楠特地挖的蓄水池。武楠告诉记者:“这片田连续两年被淹,去年下大雨的时候,我两天两夜没合眼,日夜抽水。看着无花果树被淹死,我心如刀绞。”

痛定思痛,在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后,今年武楠在园子地势最低的东北角挖了一个270立方米的池塘。一方面可以缓解洪涝灾害,另一方面她打算养上荷花、金鱼,为乡村旅游做储备。

记者发现,这家家庭农场正一步步往旅游方向转型。农场里专门建了一个园子,名曰“有园”,里面栽了山楂、杏树、石榴树等果树,四周则栽上了高大的楸树。

“聊城周边的游客已经来我们这里游玩了,摘完无花果,就在我们的大锅头上炖兔子、炖鸡。”武楠说,为此她还专门建了两个房间,供游客吃饭、休憩。面对越来越旺盛的需求,武楠设计了300元一桌的就餐标准:炖一只鸡,配10个小菜。游客可自己动手摘菜、炒菜。

现在的武楠,每天凌晨不到3点就起来摘无花果,用她的话说,“要与鸟儿抢时间。”

农村大众报记者刘真真

新闻推荐

高唐汇鑫街道:“小屋子”点亮“大希望”

高唐县汇鑫街道贫困儿童小菲家因为父亲身体残疾而导致贫困,母亲为了照顾家庭也无法外出打工。因为没有自己的学习桌,小菲...

高唐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