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让贫困户从“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模式中获取最大收益 半年时间,贫困户变万元户

大众日报 2020-06-23 09:36 大字

□记者 高 田

通讯员 陈方刚 刘九洲 报道

本报聊城讯 最近几天,聊城高新区韩集乡的聊城芳香文化博览园内,大片的薰衣草、鼠尾草芬芳盛开。这片花海有石海子村贫困户朱士雪流转的三亩土地,种植着薰衣草。老朱也在芳香文化博览园打工。

“朱士雪的三亩土地流转费用四千元,低保金两千七百元,扶贫项目分红一年四百元,再加上打工一年五千多元,年收入过万元,已经达到脱贫标准。”韩集乡扶贫办主任李秀伟很快算出了朱士雪的年收入。

聊城芳香文化博览园项目规划了芳香文化博览园、工业园及芳香小镇3个板块,流转土地三千多亩,预计创造岗位千余个,带动1000户农民增收。目前,长期在园区务工的贫困户人口有60余人,在部分贫困户土地流转的基础上,人均年可增加收入1.7万多元。同时,园区在栽植、采花等季节可提供300余个临时性岗位,可辐射带动附近10余个村的村民及贫困户增收。

在扶贫攻坚工作推进过程中,聊城市打造“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模式,其中受益最多最大的就是参与其中的贫困户。根据贫困群众流转土地情况,采取企业优先雇用措施,解决贫困户增收难。

在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李海务街道谭庄村金水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西瓜棚内,二茬西瓜已经有拳头大小,贫困户谭相友正在棚里忙活着。村里成立种植合作社后,68岁的谭相友把自己的二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搞大棚种植,自己也来到合作社打工。

“今年,谭相友在打工的同时还承包了一个西瓜棚自己管理,半年时间,仅管理费一项就收入过万元。西瓜种植马上结束了,谭相友还能继续干一些其他零活儿,综合起来今年收入能超两万元。”谭庄村党支部书记谭学兵说。目前,谭庄村流转了16户贫困户的土地,吸纳像谭相友这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打工,带动13户贫困村民年增收五六千元。

聊城度假区李海务街道刘道之村,把整个村的土地全部实行了流转,打造蒲公英产业园、儿童游乐场和特色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土地流转后,身患骨瘤的贫困户云学珍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专心在蒲公英产业园打工,一年增收一万多元。

同样,高唐县赵寨子镇北街村党支部领办了绿色佳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北街村贫困户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吸引12户贫困户入股参与分红,还吸纳了贫困户打工,每户年均增收六千多元。

记者从聊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聊城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7.8667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42.3%;涉及49.33万农户,占家庭承包经营总农户数的39.92%。通过土地流转,聊城多个农村改变了土地经营模式,解决了贫困户土地管理松散、种植成本高、收益低的问题,大大增加了贫困户土地流转的净收入。同时采取“就近就业”的办法,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务工,增加贫困户务工收入,提高了贫困人口的“造血”能力。

新闻推荐

在全省率先实现行业综合许可证四级通办 聊城按下“一业一证”改革快进键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曹天伟)“在窗口人员的帮助下,我只填了一张表、交了一套材料,昨天申请,今天上午就拿到了行业综合许...

高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唐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