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艳玲:有我在,这个家就不会散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路子强
通讯员杨东
贾艳玲,高唐县琉璃寺镇东马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和“爱”这两个字,她常给家人说,“有我在,这个家就不会散”。
贾艳玲今年54岁。在她结婚的前一年,丈夫的哥哥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留下年迈的老母亲、双目失明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面对这样一个家庭,贾艳玲没有犹豫,勇敢地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小日常起居的重担。
贾艳玲像对待亲娘一样精心照顾婆婆,像亲姐妹一样对待双目失明的嫂子,对大哥撇下的两个女儿也是视如己出。
为了支撑这个家,夫妻俩外出打工挣钱养家。为了多挣点钱,有的时候贾艳玲一天要干两份工作,白天到洗车店洗车,晚上到饭店里洗碗、刷盘子。
再苦再累,贾艳玲夫妻俩没有抱怨过。就在两口子为这个家努力拼搏之时,年迈的婆婆病倒,嫂子带着小女儿改嫁,家中陷入无人照顾的境地。“不能让这个家就这么垮了,我要挺住!无论如何我得撑起这个家!”在和丈夫商量后,俩人决定由丈夫出去打工挣钱,贾艳玲自己在家种地,并照顾婆婆和大侄女。
婆婆患有小脑萎缩、老年性痴呆、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大小便失禁,贾艳玲从来不嫌脏、不嫌臭,给婆婆及时换洗衣服和被褥。婆婆还时常摸到什么就吃什么,摸到墨水就喝墨水,摸到鞋油就吃鞋油,贾艳玲只能时刻关注婆婆,不让婆婆离开视线。她还把农药等有毒的东西藏好,唯恐由于自己的疏忽而发生意外。
每天早上,贾艳玲都起得特别早,先给婆婆和侄女做可口的饭菜,再给她俩洗脸、梳头,打扫卫生,晾晒被褥衣服,让婆婆干干净净,侄女漂漂亮亮。婆婆因病住院时,她嘘寒问暖,端屎端尿地伺候。和她婆婆同病房的人都以为她是老人的亲闺女。知道实情后,他们羡慕地说:“你婆婆有你这样的好儿媳,真是好福气!”
屋漏偏遭连阴雨。2001年,贾艳玲的丈夫因脑溢血病倒,视力下降,说话不清楚,无法站立,失去自理能力。贾艳玲这次真正感觉到像是天塌了,但眼泪换不来丈夫的健康。眼看着一家人老得老、病得病、小得小,贾艳玲没有心生怯意,怎么办?必须把日子继续过下去!
自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贾艳玲对丈夫细心照料,不离不弃。白天她把婆婆和丈夫伺候完后,叮嘱好孩子,就在附近打零工、做短工挣钱养家。不管白天多累,晚上她都要睡在婆婆和丈夫中间。夜里睡不踏实,她总要时不时地起来看看他俩的被子盖好了没有。如果谁拉了、尿了就给谁及时换尿布、换被褥。早上起来后,给婆婆穿好了衣服再给丈夫穿,每次吃饭就用小勺一勺勺地喂了婆婆喂丈夫。贾艳玲没说过苦,没喊过累,虽然偷偷抹过眼泪,但她瘦弱的身板是这个家里最大的支撑。
对贾艳玲来说,每次将婆婆和丈夫从床上抱到椅子上是个力气活儿。每次搬动,贾艳玲都累得气喘吁吁。就是这样,她仍然不厌其烦地每天来回搬动好几次。这样的事,瘦身板的贾艳玲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如今婆婆去世四五年了,每次提及婆婆,贾艳玲都伤心不已。在她眼里,卧病在床的不是病人,是她实实在在的家人,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现在,贾艳玲的两个女儿都已出嫁,侄女也成家生子。在好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女儿和侄女对自己的公婆孝顺有加。“我做的就是一个儿媳、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该做的事儿,孝敬父母、关爱晚辈是咱们的传统美德,这个不能丢。一日夫妻百日恩,不离不弃一家人才能顺利渡过难关。”贾艳玲说道。
新闻推荐
志愿者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合影。□文/图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朱玉东自聊城市确定开展2019年度“志愿节”扶贫济困主题行动以...
高唐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