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逆鳞”是什么意思

贵港日报 2019-11-28 10:33 大字

徐强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

我们首先来看北宋学者计有功写的《唐诗纪事》这本书里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唐朝长庆年间,诗人元稹、刘禹锡、韦楚客一起在白居易家里聚会。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兴致很高,于是决定以南朝的历史兴衰为主题,每个人分别写一首诗。刘禹锡速度最快,他一口干了满满一杯酒,马上写道:“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白居易把刘禹锡写的诗拿过来一看,非常感慨地说道:“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耶!”意思是说,我们四个人一起去寻找黑龙,老兄您首先拿到了最为宝贵的龙珠,只剩下一鳞半爪留给我们,还有什么用处呢!白居易说完,大家都认为刘禹锡已经写出了最好的作品,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继续写下去了。

我们从这个故事里边,可以学到两个词语。一个是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抓住了要害和关键。另一个是“鳞爪”,比喻事物的片断或者点滴。比如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东云露一鳞,西云露一爪。与其见鳞爪,何如鳞爪无。”

今天我们学习的字,就是《千字文》中的“鳞”字。鳞,lín。

篆书的“鳞”字属于形声兼会意字,由义符“鱼”字和声符“粦”字组成。声符“粦”字同时表示像磷火一样闪闪发光的意思。东汉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鳞,鱼甲也。从鱼,粦声。”“鳞”字的本义指鱼鳞,泛指鳞甲,也就是鱼类和某些爬行动物、哺乳动物身体表面上长的骨质或者角质薄片,是皮肤的衍生物,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比如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高唐赋》中的句子:“交积纵横,振鳞奋翼。”

“鳞”字从鱼鳞,引申指鱼的代称。比如“鳞羽”,指鱼类和鸟类。“鳞羽”这个词也用来比喻形迹,比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但为适性情,岂是藏鳞羽”,意思是说,诗人选择在偏僻的地方隐居,只是为了快意人生,而不是故意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又比如“鳞鸿”,指鱼和大雁,后来这个词被用来当作书信的代称。西晋文学家傅咸在《纸赋》中写道:“鳞鸿附便,援笔飞书。”这里的“鳞鸿”,指的就是书信。

“鳞”字从鳞甲,泛指有鳞甲的动物。儒家经典《礼记·月令》写道:“孟春之月,……其帝大暤,其神句芒。其虫鳞。”意思是说,初春的时候,天帝的主宰是五帝中的太暤,地神的主宰是五神中的句芒,在这个季节,鳞甲动物的活动最为活跃。

唐代诗人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里的“鳞”字,指像鱼鳞一样的事物。士兵们的铠甲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是金色的鱼鳞,所以诗人把它形容为“金鳞”。又比如成语“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的齿牙一样按顺序密集地排列在一起。

先秦法家著作《韩非子·说难》写道:“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龙这种动物,当它性情温顺的时候,是可以骑在它身上和它玩耍的,但是它的喉咙下面有一尺长的倒长着的鳞片,这是一个禁区,是不允许触碰的,否则它就会暴跳如雷甚至杀人灭口。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人世间的君主也像龙一样长有“逆鳞”,臣子们在向君主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时候,只有小心翼翼,不去触碰君主的“逆鳞”,才有可能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人们常常用“批逆鳞”这个词来比喻臣下冒犯了君主,或者比喻弱者触怒了强者,出处就是《韩非子》的这段话。

南宋词人李昴英在《水调歌头》中写道:“鲠鲠撄鳞语,不改铁心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总是有一些不怕死的人,敢于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批逆鳞”,大声疾呼,毫不畏惧。他们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将永远记载在史册上,彪炳千秋,不可磨灭。

好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一期再见。

新闻推荐

高唐跻身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邹辉)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进行批复,高唐县榜上有名,成功跻身国家知识...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