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了自己的养鸡场,忙前忙后发展村里蔬菜产业 小村书记是个“大忙人” 农村大众报记者张超通讯员张波武晓
每天赵爱军(左)都会去大棚看看,和种植户交流种植上的问题。赵爱军是高唐县尹集镇尹东村的党支部书记,2014年当选,那一年他44岁,正当年。从当选的那天起,赵爱军就再也没有过“闲工夫”。
身为村里的“主心骨”
做事儿要稳
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之前,赵爱军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养殖能手,除了养3万只鸡,还养殖了5000对肉鸽,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由于太忙,他把养鸡的事儿放下来,只留下了鸽子。“真是没时间,村里的事儿没有小事儿,一忙就是一天,只有晚上有点空能捯饬捯饬鸽子。”好在赵爱军的肉鸽是全自动化养殖,不用他费太多心思。
尹东村靠近镇驻地,是个小村,只有500来口人,没有产业。2016年,在赵爱军的牵头下,尹东村成立本村第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近50亩,自此该村终于有了产业发展思路。
赵爱军详细向村民介绍成立合作社发展高温大棚蔬菜的好处后,不少人都动了心。
不过,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赵爱军却有些担心,他认为村民积极性高是好事,可急不得,要稳扎稳打,万一有些差池,耽误百姓收入事小,打击了积极性事就难办了。
经过考虑,赵爱军找到村民赵民、王同仁、张明胜三人,商量建棚的事儿,“他们仨在我们村思想活跃,做事靠谱,我觉得先找他们一起建几个棚试一下。”
没想到三个人很快就同意了,“书记和我说,俺村就在镇驻地边上,交通位置便利,适合发展蔬菜大棚。”赵民认为赵爱军是个务实的书记,只要下定决心要干的事,说啥都能干好。
当年10月份,在和镇党委政府商议后,赵爱军带领三人去寿光学习,回来后开始着手建棚。
大棚建好再遇难题
村支书四处寻“医”
据村主任王海顺回忆,建棚期间,赵爱军风雨无阻,天天在地头转,以至于鞋子裤子全是泥土,村民亲切地称他为“泥腿子书记”。
2017年5月,九栋冬暖大棚正式建成,可紧接着更重要的问题来了,由于尹东村及周边没有种大棚菜的历史,缺乏种植经验,三位带头种菜的农民犯了愁。“修整完土地,我们就种了一季西红柿,结果因为缺少经验,一个占地两亩半的标准棚才收获了两万来斤。”村民张明胜找到赵爱军,希望他能帮忙解决种植上的技术难题。
赵爱军多次跑到镇上和县里的农业部门,联系上了一位农技专家。赵爱军告诉记者,他联系的专家叫杜丽芝,是一位高级农艺师,从事蔬菜技术研究多年。“这两年可多亏了杜老师,从2017年到现在,她已经多次来村里给村民上课,解决了很多种植上的难题。”
经过多次联系,杜丽芝也慢慢被赵爱军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干劲所感染,现在只要是尹东村的事儿,她没有二话,一个电话就来帮忙。
种棚村民王同仁说,去年一年他种植的两个大棚由于专家服务及时,管理到位,去年一年纯收入近20万元,比他过去在外打工两年都赚得多。“这两年,爱军干的事儿,大伙儿都看在眼里,他真是把村里百姓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业干。”
如今,村里的大棚蔬菜产业走上正轨,赵爱军却更忙了,扩大产业规模、申请绿色认证、注册品牌的工作陆续提上日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路子强本报通讯沈贺楠4月19日上午9:00整,四辆中巴车疾驰在高唐县322省道上,车上坐的是全市人大系统的党员干部。...
高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高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