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与兄长朱昌祚相似,朱宏祚为官廉勤自律,果敢刚毅,敢于任事。年届古稀,朱宏祚督理江苏高家河堰:“立烈日中不去”,七月大水,“坐案上以待水消”。 朱宏祚

大众日报 2019-02-23 10:18 大字

□本报记者鲍青

清初的高唐朱氏家族中,除了“宁以忠死,不以佞生”的朱昌祚外,还有一位同样勤政爱民的朱宏祚。兄弟两人共同奠定了朱氏家族的德行家风。

顺治五年,朱宏祚山东乡试中举,成为朱氏第一个中科举者。当他矢志追求功名、宦海跃跃欲试之时,兄长朱昌祚因得罪权臣鳌拜而被杀。直到朱昌祚平反后,朱宏祚才选授江南盱眙知县。

五年后,朱宏祚被朝廷征为循吏。康熙十七年,他改任刑部广东司主事。康熙二十三年,朱宏祚升任直隶天津道佥事,参与编修《大清一统志》。三年后,朱宏祚因政绩被破格擢升为广东巡抚。康熙三十一年,朱宏祚升任闽浙总督,不久因失言而贬官。年届古稀的朱宏祚督修江苏高家堰河,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任上。

与兄长朱昌祚相似,朱宏祚为官坚守廉勤自律,果敢刚毅,敢于任事。初任盱眙知县时,他就发现当地百姓深受徭役繁重之苦,于是革除官府各种杂派,尽量减轻百姓负担。

盱眙民风彪悍,私下械斗事件层出不穷,前几任官员都束手无策。朱宏祚反复以律令教谕乡民,致力于改善社会风气,当地械斗渐趋平息。

有年盱眙发生旱灾,禾苗枯萎歉收,朱宏祚一面上疏申请赈灾,一面捐俸赈济,并借贷两千五百两白银,煮粥来供养饥民。因为缓解灾情得力,盱眙饥馑结束后,很快迎来大丰收。朱宏祚因此得到督抚的推荐,“复举卓异,赐蟒服”。

在刑部广东司主事任上,朱宏祚依循律令断案,同时又考虑人性人情,使得“发摘奸伏如神,冤狱多所开释”。例如对反叛者的妻子如何处理,朱宏祚坚持认为应按照妻子是否知情来区分。按照律令,“谋叛知情者,杖流之”,那么不知情的妻子就不能流放。在清初地方乱情四起的时代,朱宏祚的举措保全了许多家庭。

在广东巡抚任内,朱宏祚经过庾岭时,实地体验了劳役之苦,因而“首禁革之”。当时军屯军人每年需要承担沉重税负,导致兵士纷纷逃亡。朱宏祚上疏道:“非恤兵之道,当比例裁减。”

康熙三十一年,朱宏祚出任闽浙总督,他“饬营将,整部伍,核粮饷,严扣剋”,从而“东南壁垒,一时改观”。康熙三十九年,朱宏祚督理江苏高家河堰。他“立烈日中不去”,七月大水,“坐案上以待水消”,最后,积劳成疾,卒于任上。朱宏祚勤于政务、忠于职守之践行,世人有目共睹。

纵览朱宏祚施政生涯,因心中有民,所以其为政一方,往往屡有善绩。在他故去后,因“丰功宜报,硕德难隐”,被列入名宦祠。

朱氏家族不仅政德有佳音,也和文化有诸多渊源。纵览朱昌祚、朱宏祚的奏折文稿,皆有斐然不群文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宏祚的长子朱缃和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交往深厚,他对《聊斋志异》的流传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朱缃生于父亲朱宏祚出仕当年,他比蒲松龄年轻三十岁。两人的年龄差距未成为阻遏二人交往的障碍。蒲松龄长孙蒲立德在《书〈聊斋志异〉朱刻卷后》一文中,声情并茂地追忆二人的交往:“昔,我大父柳泉公(蒲松龄),文行著天下,而契交无人焉。独于济南朱橡村(朱缃)先生交最契。”

蒲松龄与朱缃的感情基础建立在诗文上。朱缃以诗名于世,蒲松龄对此非常欣赏。而朱缃又特别喜欢《聊斋志异》,自己抄录不倦,时时欣赏。

朱缃不是单纯地喜欢《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而是对《聊斋志异》有着深刻理解,并得到了蒲松龄的认同和共鸣。他认为《聊斋志异》乃蒲松龄以鬼狐史寄托磊块愁,其荒诞不经故事背后蕴含着作者的良苦用心。朱缃并非把《聊斋志异》看成是文笔优美、故事引人的闲书,而是把这部志怪书与《离骚》《史记》并列。朱缃把蒲松龄放进中国文学发展史中,与屈原、庄子、司马迁、韩愈等第一流的文学家并列。朱缃的慧眼独具,突破了传统文人轻视小说的旧观念。

朱缃不仅喜爱《聊斋志异》,还积极为蒲松龄提供创作素材。他将父亲朱宏祚在各地任职遇到的奇谈怪事,提供给蒲松龄参考斟酌。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收录了朱宏祚的两则故事。

朱缃利用十年左右时间,陆续抄录了一部完整的《聊斋志异》。据现有文献资料,它是《聊斋志异》最早的一部最完整抄本。可惜的是,待朱缃抄成之后,就英年辞世。蒲松龄闻讯,痛失知音,伤心不已。

新闻推荐

农产品调研

近日,聊城大学商学院志愿者深入聊城市高唐县清平镇代官屯村,对有关农产品源头及初步产销对接等问题做了详细调查...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