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人富”到“一村富” 一家蔬菜种植合作社的带动效应
□本报记者 路子强 本报通讯员 娄 晓
从一分地到500多亩,十余年的时间里,张宪贵种植山药的面积迅速扩大。
从一人富到带动全村群众共同致富,核心是张宪贵一手创办的绿色佳园蔬菜种植合作社。
1月30日,高唐县赵寨子镇北街村的山药地里欢声笑语,20余人正在按照分工卖力地干活,挖、捆、装车,不一会儿,一辆9.8长的大货车就满载而去。“土地流转有租金,干活能挣工资,入股还有分红。”村民张丁振对目前的生活相当满意,自己的13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800元,每年可得10400元,并用这钱入了合作社的股。除此以外,挖山药每天还可以挣六七十元。“比自己种地强多了!”
如今,绿色佳园合作社的面积已达520亩,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起步阶段只有一分地。
2005年,腿部有残疾的张宪贵到河北省蠡县打工,听说当地人种植麻山药亩收入可达1万多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直想搞特色种植的张宪贵第二年没有再去打工,而是在自家地里留出一分地试种麻山药,经折算亩产接近2000公斤。继续试种,亩产越来越高。2008年,技术较为成熟的张宪贵把试验地扩大到一亩,产量达到2250公斤,按照市价计算,收益突破1万元。2009年,张宪贵乘势而上,流转土地200亩,成立麻山药种植基地,大胆调整种植结构。张宪贵越干越起劲,2010年,基地上竖起绿色佳园种植合作社的牌子;2014年,申请的“星屿”绿色商标获得批准。
有基地,有商标,合作社的山药从本地逐渐远销全国。为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张宪贵通过招商引资、合作、贷款等方式建设了冷藏库、地窖,引进山药制片、榨汁、罐头包装等加工设备,对山药进行深加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山药产品生产线。
麻山药产业给赵寨子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张宪贵身残志坚,坚持创新创业,被群众视为致富的领头雁。在群众的呼声中,张宪贵2014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担负起强组织、促增收的重任。北街村采取“党支部+理事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合作社面积扩大到320亩,吸纳社员60多户,吸收员工20余人。除了山药,合作社还种植10余种蔬菜,亩均效益达到4000多元。随着合作社土地的增加,以及外出务工村民的增加,机械耕种成为一种趋势。张宪贵又创办畯农种植合作社,在县农业局支持下购进大马力拖拉机、深耕犁、旋耕犁、播种机、农药喷雾机、收割机等大型农具20余台(套),为周边村庄近千户、2万余亩地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
“去年下半年我们又流转200亩地,计划在今年扩大山药种植规模。”张宪贵说,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蔬菜基地新上140亩的水肥一体化项目,使用滴灌设备浇水、施肥,达到省人省事、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效果。
北街村共有150户500余人,在党支部和合作社“双股绳”的合力作用下,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高唐县姜店镇召开会议,对贯彻实施《聊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织密烟花爆竹禁放网。出台...
高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