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画展会受宠,外国友人也收藏 因工序繁杂制作精良,一亮相便受到欢迎

齐鲁晚报 2018-10-12 05:33 大字

本报聊城10月11日讯(记者王成)“这幅画就是临摹的齐白石的水墨画,但是咱们是用麦秆做出来的,立体感特别强,它有虾须,就好像真的虾在水里游一样。”在省文博会聊城展区文创空间“书画之乡秀美高唐”的展台前,来自高唐县的李志海、李洪涛父子俩正在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麦秆画,展台上的麦秆画中的鱼虫、花草纹理鲜明,颇具质感,吸引着不少参观者驻足拍照。

李志海说,麦秆画的创作历史悠久,相传在汉朝的古墓中就曾发现过麦秆画。而从自己家谈起,从他的父辈开始,家里就有人从事麦秆画的制作工作。“那时候麦秆画就是是一个装饰,不上颜色非常简单。”李志海说,他自己做麦秆画也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原来因为家里农活繁重只能在农闲时候做,后来孩子成人后,他便开始专职从事麦盖画的创作。又因为自己爱好美术,早年间曾进行过绘画学习,在随后的创作中便尝试将绘画中的颜色意识移植到麦秆画中,创新了麦秆画的制作。

“富贵花开这个牡丹花也是用麦秆把它做出来的,但花和叶子的阳光面和背光面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李志海指着一副麦秆画解释道,画中颜色的深浅是由电烙铁的温度不同造成的,“温度高颜色就深,温度低颜色就淡,都是烙出来的。”而在麦秆画的内容上,李志海将国画以麦秆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使麦秆画的题材含括花鸟、鱼虫、风景等。

李志海的儿子李洪涛说,麦秆画的创作十分复杂且费时费力,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麦秆收集剪好之后,经过蒸煮使麦秆有韧性,再经过脱脂处理使麦秆画的保存时间比纸画还要长几倍。再经过剖开、粘贴、构图、截切等工序,直到粘贴在画布上才算完成了,一幅麦秆画作品的制作至少需要四天。正因为工序繁杂制作精良,麦秆画一亮相便受到了欢迎,11日下午,李洪涛告诉记者,文博会第一天,一位外国友人便收藏了一幅他们家的麦秆画。

李洪涛说,将小麦秸秆做成艺术品麦秆画,既变废为宝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酒香也怕巷子深,但现在麦秆画的市场还未打开,作为麦秆画这个特色文创产品创作者中的年轻人,他期待着在经过文博会这个平台上展示后,使更多人了解麦秆画。

李志海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麦秆画。本报记者唐学钰摄

新闻推荐

高唐县人民医院 精准治疗胸外伤

本报讯近日,高唐县人民医院胸心泌尿外科收治了一例胸部损伤病人,并为其成功实施了胸腔镜下复杂性胸外伤手术,标志着该院此项...

高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