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锦鲤『游』出亿元产业链 依托“锦鲤+”模式打造锦鲤文旅小镇

聊城日报 2018-07-04 15:02 大字

□本报记者邹辉本报通讯员张波邱奇

在“国字号”锦鲤大赛中,一次摘得8个“一等奖”;“高唐锦鲤”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高唐,既不靠山,也不临海,却将锦鲤产业做得有声有色,年繁育优质锦鲤过亿尾,年产值突破2亿元,一举赢得“北方锦鲤看山东,山东锦鲤看高唐”的盛誉。今年,高唐又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要契机,依托良好的锦鲤养殖产业基础,将锦鲤文化产业与体闲渔业、旅游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锦鲤全产业链,全力打造锦鲤文旅小镇,真正让小锦鲤“游”出了大产业。

两个月建成59个池塘 600万尾锦鲤入水遨游

锦鲤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之称。6月25日,记者在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徐马新村采访,一座落户不久的锦鲤养殖基地成为百姓热议的焦点。“我们是为锦鲤文旅小镇建设打头阵的,基地从动工到使用仅用了2个月。”徐马新村锦鲤养殖基地负责人郭正芹兴奋地介绍。“结缘锦鲤虽属偶然,却被它的惊艳所吸引,经历多次养殖失败,但我依然坚持了下来。”8年前,郭正芹在日本出差时与锦鲤“相识”,回国后便开始着手锦鲤养殖,亲眼见证了高唐锦鲤养殖规模从小到大,并走向产业化的过程。郭正芹告诉记者,高唐所处的纬度与锦鲤发祥地——日本新泻县地理位置吻合,为发展锦鲤养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两个月前,得知高唐要建设锦鲤文旅小镇,早已和锦鲤建立深厚感情的郭正芹兴奋不已,随即按照锦鲤文旅小镇发展规划,着手建设锦鲤养殖基地。据了解,该养殖基地一期占地200余亩,共规划建设了59个标准化池塘,一次投放锦鲤600多万尾,5个月后便可上市交易。在养殖中,郭正芹主要通过封闭式循环水、微孔充氧和底层增氧等节水、节能养殖,集中发展高效生态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锦鲤养殖模式。

锦鲤产业提档升级 19家养殖基地携手“跃龙门”

古有鲤鱼跃龙门,今看锦鲤富高唐。高唐提出建设锦鲤文旅小镇,背后依托的是高唐雄厚的锦鲤养殖产业基础。

高唐自2001年开始,从日本引进锦鲤进行培育,有“中国锦鲤第一县”的美誉。长期以来,高唐对大型锦鲤养殖企业在项目征地、银行贷款、资金扶持等方面推出了诸多优惠政策。如今,池丰、盛和、独秀等一大批起点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锦鲤养殖龙头企业已经成为业内标杆。目前,高唐锦鲤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高标准工厂化养殖车间3.6万平方米,锦鲤产值占全县水产总产值的76%。

为延伸产业链条,高唐先后编制《高唐县观赏鱼总体规划》,重点打造锦鲤产业隆起带,使锦鲤产业由单纯的养殖销售延伸到繁育改良、专项工程设计等环节,并逐步组建起具有高唐特色的集苗种培育、锦鲤养殖、销售、水族器材等于一体的锦鲤产业链。目前,高唐沿省道316、322锦鲤产业隆起带已初步形成,养殖品种不断优化,锦鲤养殖业效益稳步提高。

前不久,面对高唐建设锦鲤文旅小镇的契机,独秀锦鲤又与池丰锦鲤强强合作,成立秀池锦鲤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联合其它养殖企业携手打造锦鲤养殖全产业链。

“锦鲤+”带来跨界融合 五大功能勾勒发展蓝图

锦鲤养殖区、锦鲤交易中心、锦鲤文化博物馆……位于高唐锦鲤产业隆起带上的锦鲤文旅小镇占地800余亩,总投资达5.77亿元,是高唐按照“锦鲤+”模式打造的锦鲤文化产业特色小镇,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打造锦鲤文旅小镇,今后养殖已不再是高唐发展锦鲤产业的重点。”三十里铺镇党委书记张立民介绍,以徐马新村为中心的锦鲤文旅小镇,共规划了科技、文化、教育、休闲、贸易等五大功能区。其中,科技区主要建设中国锦鲤基因库中心、锦鲤饲料研发中心等机构。文化区主要围绕锦鲤文化博物馆、锦鲤名人堂等展开建设。休闲区主要建设锦鲤主题公园、鱼菜共生体验馆等。此外,教育区和贸易区也分别按照功能划分,规划了青少年科普基地、锦鲤交易中心等相应载体建筑。

锦鲤有着“观赏鱼之王”的美称,一直备受书画爱好者推崇。为做好锦鲤文化与书画高唐的融合文章,高唐将依托锦鲤文旅小镇,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建设鱼文化书画艺术中心,让高雅的文化创意在锦鲤全产业链上生根发芽。

新闻推荐

高唐: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本报讯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高唐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照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技术标准...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