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蒋官屯来了位八旬票友

聊城日报 2018-02-12 11:05 大字

“一个锅做上十二样,再在那黏粥锅里泡壶茶……"“从此后为娘我不打也不骂,我若是再骂你把嘴缝上……"这是吕剧《小姑贤》;

“想此事我心里七上八下,嫁错郎一辈子苦熬生涯。牢记住马专员肺腑之话,终身大事自己定,自己找婆家……"这是评剧《刘巧儿》。

只要天朗气清,高唐县赵寨子镇蒋官屯村文化活动中心二楼的戏剧活动室就会响起传统戏曲的优美旋律。

“一到下午,票友们都爱来这里亮亮嗓子。"“管钥匙的"是69岁的薛兆成,他会拉“弦子",二胡声一响,其他乐器人员马上附和,主唱人员也立刻起身站立,挺胸抬头,气定神闲,一段具有教化意义的历史故事就随着唱腔传出窗外。

这“主唱"人员当中,有一位老太太最为显眼——一看年龄就最大,但面色红润,穿着体面,有气质,不像是“庄稼人"。原来,这位确实是从高唐县城来的,名叫杜淑兰,已经80岁高龄,爱唱吕剧,而且唱腔了得。这吕剧虽属山东剧种,但在鲁西地区并不流行,老太太的这一特殊爱好,也是她引人注目的原因之一,不少人拜她为师。

杜淑兰老伴早逝,一儿一女在聊城工作。孩子们想把她接过去,她摇摇头:“哪有和大家伙儿一块唱戏有意思!"

十多年前,乐观开朗的杜淑兰与薛兆成在高唐县城的一个广场上认识。村里爱好唱戏的较多,杜淑兰就偶尔到薛兆成所在的蒋官屯村和票友们一块唱戏。

但村里的条件确实还不太好,文化活动中心“徒有其名",等同于一处空院子,大门紧闭是常态,更别说有戏剧活动室、党建活动室以及农家书屋了。实在没办法,票友们就围坐在谁家的大门里、树荫下弹唱,虽然不亦乐乎,但终以没有固定的场合为憾。票友们感觉水平需要提升,想请老师来指导指导时,也终因没有场所而只能摇头。这种条件下,杜淑兰“下乡进村"的次数自然不会很多。

群众需求就是工作方向。去年,蒋官屯村另选新址建设了占地5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并在院子中间立起一盏高杆灯,方便群众晚上出入和举办活动。条件的改善,吸引了文化馆的老师前来授课。

文化大院功能齐全,尤其是音响效果好,杜淑兰“下乡进村"的次数更多了。虽然自己家距离蒋官屯村有20多里地,但只要天气允许,杜淑兰都会早早吃完午饭,骑上电动三轮车一路赶往蒋官屯村。人还未到,耳边仿佛已有锣鼓声响。

在文化活动中心,杜淑兰最为活跃,下午5点前还要赶回去,她要充分珍惜这难得的快乐时光。意犹未尽,在回家的路上,锣鼓声响还仿佛在耳边回荡。

记者感言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开展文化活动是打造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让群众娱乐有平台、交流有场合,加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是基础。赵寨子镇蒋官屯村通过建好文化活动中心,群众娱乐从大门里、树荫下搬到设施齐全的二层楼上,共享了社会发展成果,反过来也促进了农民群众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的提升,值得点赞。

目前,聊城市不少农村还没有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有些已经建好,但还停留在看看书、打打球、唱唱歌、开开会的程度上,在开展移风易俗、传播先进文化、挖掘特色民间文化上做得还不够,在开展体育、教育、科普等服务上也有待改进。文化活动中心是乡风文明新阵地,也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纽带,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中,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和充分使用不能漏选。

□记者 路子强 通讯员 娄 晓

新闻推荐

“拜石”拓片 刻碑传承

□记者郑莉通讯员吴秀新报道1月9日,80岁高龄的泰山资深赏石艺术家、著名书法家史怀君先生,临摹汉隶书史晨碑“拜石”拓片并刻碑,以示传承。1987年12月,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高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