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们陪你走出阴霾 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持续关注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
陈翠(右)和同事在研究心理沙盘。 □实习记者郭熹微□本报记者鞠圣娇
从不愿意说话,到背起书包走进学校,这条路,初中生小凡(化名)用了近1年的时间。在父母的陪伴下,小凡接受了40多次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改变了他,融化了他内心的坚冰。
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心理治疗师陈翠促成了他的转变,陪他走出了阴霾。陈翠现在还记得当初小凡的妈妈那种迫切的神态。幸运的是,近1年的努力有了成效。
记者为小凡的变化而高兴,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11年之久的陈翠说,当前,还有很多像小凡一样的孩子,正迫切地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只是孩子的问题
小凡的问题不是个例。去年疫情发生后,到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寻求帮助的孩子较以前明显增加。
陈翠发现,虽然有不少寻求帮助的孩子仅表现为厌学、失眠,但这只是孩子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根本原因是孩子出现了抑郁情绪,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交流。如果抑郁情绪得不到排解,有的孩子就会选择自残、自伤或者冲他人发脾气,甚至伤害他人。陈翠和同事们认为,这些情况的出现与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有关系。为方便孩子上网课,有的家长为孩子配备了专门的手机和电脑,由于有的孩子缺乏自觉性,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久而久之就不愿意上学了;有的孩子追求完美,达不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时,便选择回避问题、逃避现实;有的孩子回到学校后,仍然希望在网络世界里驰骋,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小凡的妈妈领着他找到陈翠后,小凡虽然不愿意开口说话,但他仍然配合完成了心理CT检查。这是一个有着399道问题的心理学测量表,孩子通过回答问题,能挖掘出隐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协助判断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检查发现的情况较为严重,就需要药物治疗等手段的介入。
从2020年5月开始,小凡和妈妈每周都会去找陈翠咨询。在约定的时间内,面相和善的陈翠给了小凡充足的时间陪伴。刚开始,陈翠想尽办法走进小凡的内心世界,倾听他内心深处的想法,给予他支持和理解。时间一长,小凡发现这个大姐姐很愿意听自己说话,也会对所谈的内容有所保密。后来,他渐渐地放下了戒备心理,敞开了“话匣子”,困扰他的情绪也渐渐地得到了疏解。陈翠建议他与父母一起外出散步,接受中医治疗,改善失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些办法让小凡恢复了正常作息,放松了小凡紧绷的神经。他开始学着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愿意跟父母主动沟通、走出家门、拿起书本。现在,小凡已经回到了校园。
这一年,陈翠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整理小凡的案例,多次与同事讨论分析,并与小凡的妈妈进行沟通,争取小凡家人的配合。有几次,小凡的妈妈面临崩溃,正是陈翠给了她足够的支持,才让她和孩子坚持了下来。
“看见”孩子才能理解孩子
小凡是幸运的,因为他的父母觉察到了他的变化,并带他到专业机构接受治疗。还有很多父母,虽然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却从未真正关心过孩子。他们把满足孩子的吃穿住行等物质需要当成爱孩子的表现,而不主动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甚至不尊重孩子,遇到问题一味地打骂孩子,将亲子关系推向了极端。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学业上的压力以及人际关系问题时,孩子没有倾诉的出口,时间一长,自然就出现了心理问题。
小红(化名)也是陈翠的来访者。她的父母很重视小红的成绩,这让她认为:“学习是苦和累的,如果学习不累,就不会取得进步。”她十分焦虑,把与其他同学玩耍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小红读高三时,父母带她找到了陈翠。经过几次咨询,她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后来,她顺利考上了大学,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孩子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很多在幼年时期就埋下了隐患。”陈翠说,培养良好亲子关系需要从孩子幼年时期就开始。现实中,有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幼儿时期的陪伴;孩子上学后又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觉得自己被忽略,往往会出现心理问题。
有的家长不把幼儿的心理问题当成一回事。陈翠接待过一些年龄较小的来访者。她会选择邀请来访者在心理沙盘上用沙具创造作品。来访者将自身表达的东西投射到沙盘作品或某一个沙具上,心理治疗师通过解读就能发现孩子潜意识中存在的问题。曾经有一名5岁的幼儿在遭遇应激事件后,内心产生了恐惧情绪,总是黏着妈妈。于是,陈翠邀请他“玩”沙盘。幼儿在摆沙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重演了应激事件。陈翠也找到了解决方法,让孩子宣泄了心中的情绪,恢复了以前的状态。
心理健康期待全社会关注
早在成立之初,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团队就关注到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除了要求心理治疗师不断提升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本领之外,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更注重送医上门。每年高考前,中心团队都会到学校为高三学子举办讲座,分享减压小妙招,通过催眠等方式缓解高三学子面临的压力;高考期间,中心在高考考点设立“正能量加油站”,帮助考生疏解心理问题。去年,东阿县一名考生因为担心考试成绩出现了幻听现象,总是听到有一首歌在重复播放。正在考点助考的心理治疗师刘来彪为其做了40分钟的催眠减压,缓解了考生的心理压力,助他轻松应考。
5月23日,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卫健委等12部门联合出台了《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若干措施》,要求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推动建立“早宣传、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工作机制。这个消息让陈翠和同事倍感兴奋,因为他们发现还有太多的孩子需要心理治疗师的专业帮助,这些孩子或者是因为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或者是讳疾忌医,最佳的干预时机已经被耽误了,导致问题越发严重。
聊城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氛围越来越浓。教育部门将其纳入工作重点,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心理教师。5月22日,陈翠和同事李静应邀参加聊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志愿团成员培训会议,她们向志愿者讲解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点,教导志愿者如何识别、解决心理问题,提升了这些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陈翠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长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全社会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平等地对待和关注,共同陪伴他们走出人生的阴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胡欣通讯员范艳红)“你好,这里是12345市民热线,有什么诉求请讲。”5月7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李...
东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