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张村:唤醒“沉睡”土地资产

聊城日报 2021-03-29 09:33 大字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娄小皓)3月20日,在东阿县姚寨镇南张村,记者站在田垄上看到,集中连片的优质小麦焕发着勃勃生机。过去三年时间里,南张村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党支部组织力的有力抓手,成立了东阿县祥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6公顷用于良种种植,以点带面,促进村民共同致富。

“与普通小麦相比,我们种植的小麦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它属于优质小麦品种,产量更高。”南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守勇告诉记者,他的家如今已经成为合作社的“办公室”,院子里堆满了合作社统一购买的肥料。

曾经,南张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村民大都外出打工,留在村内的大多是老弱妇孺。由于缺乏劳动力,村里种不了的地大都以每年4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给了本村村民。

“400元一亩,价格实在是太低了。”张守勇说,对于村民来说,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却又牢牢地拴住了他们的腿脚。如何让土地变成资产,唤醒沉睡资本?

对此,南张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要把土地流转好、把特色产业育强、把社会化服务搞活,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张守勇说。2018年,经过村“两委”一致同意,他们决定以每年10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村里的40公顷土地用于种植玉米、小麦良种。“我们统一将土地流转出来,用自己的农机,还有专门的农技员提供技术指导,规模种植省事、省心,也可以实现节水、节肥、节工和增产,算下来比村内流转的方式合算得多。”张守勇说。

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每亩地每年村民除了能拿到100多元的承包金、粮食补贴和农资补贴外,还能为合作社打零工,拿到几千元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一手拿租金,一手领工资,让留在村里的村民看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新希望。”张守勇告诉记者,南张村有133.3公顷土地,如今已有过半数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如今,南张村还吸引来了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王洪栋,“这个小伙子不是我们本村的村民,是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搞起农业来,比我们更专业。”能吸引大学生到村里来,张守勇很骄傲,他告诉记者,王洪栋之所以看中南张村,正是因为这片已经成长并成熟起来的土地。“他是搞实验田项目的,地里种植的农作物1公斤比市场价格高2角钱,效益更好。”张守勇说。

土地流转让农村土地“转”了起来,张守勇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准备对小麦、玉米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让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进市场,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 ﹃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系列述评之九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胡欣杨柳拂堤,草色渐青。春分时节,青年渠水城华府段河道景观雏形初现。“比以前干净多了,也没有黑臭水...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