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娄小皓通讯员贝太彬
12月20日,在东阿县高集镇大侯村,见到村里的贫困户刘正明时,记者心头不由一颤:顺着眼前这位中年人的帽子看去,他的头骨两侧向内凹陷,同时,双手不受控制地上下舞动。“上家来坐坐吧,家里还暖和些。”站在门口,刘正明的妻子张新燕热情地招呼。
走进刘正明的家,偌大的一间屋子,仅有床和沙发、茶几等一些简单的家具,显得有些空荡而冷清。“你别看他家现在这个样子,几年前,在村里可是数一数二的好户哩。”刘正明的帮扶责任人于乐昌说。
那是2011年的一个下午,在家干活的张新燕接到了一通电话,“刘正明出车祸了,你赶紧往医院来一趟。”这场意外对于刘正明一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当张新燕匆忙赶到医院时,医生的诊断让她的心情跌到了谷底:由于伤到了颅骨,虽然命能保住,但很有可能会成为植物人。
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倒下来,自己怎么办,年幼的孩子怎么办?在病房外,张新燕哭了一夜,也想了一夜。该怎么办?为了孩子,自己也得扛起这个家来。
擦干眼泪,生活还得继续。张新燕将刘正明接回了家。为了防止刘正明肌肉萎缩,张新燕每天给他按摩、拉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正明慢慢地清醒了过来。但刘正明康复的治疗费、孩子上学的费用、全家的生活费,这不得不花的刚性支出压得张新燕喘不过气来。“正明刚倒下的头几年,家里没啥挣钱的门路,最困难的时候连孩子的书本费都拿不出。”张新燕面色沉重。
2016年,张新燕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政府的帮扶。在张新燕家中悬挂着的扶贫档案袋里的家庭收入表中,明确地列出了他们一家享受的政策:残疾生活补贴、低保金、教育资助……一笔笔资助金像是雪中送炭,给了张新燕战胜困难的勇气。
尽管刘正明的智力永远停在了婴孩状态,但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他慢慢地可以在床上翻身、下床,最近,刘正明已经可以跟着张新燕走出家门了。
看着逐渐康复的丈夫和长大的孩子,张新燕托扶贫干部帮自己在镇上找了份简单的工作,虽然挣得不多,但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一些村民、邻居都劝她,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可是,张新燕却有自己的想法:“我得靠自己的双手和劳动让我们一家真正实现脱贫,也给孩子们做个榜样。”
▲12月17日,茌平区乐平铺镇白庄村,家庭医生团队为贫困户路秀兰进行健康体检。
为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乐平铺镇大力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目前,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签约了“家庭医生”。
□通讯员刘加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尹腾淑通讯员何金福)“到账了!到账了!农行的‘抵押e贷’就是快!”近日,随着贷款到账的信息提醒声响...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