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个大棚托起脱贫梦

聊城日报 2020-12-28 09:51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娄小皓通讯员王荣荣贝太彬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村庄,伴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沉睡的村庄渐渐“苏醒”。在东阿县高集镇渐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邱国军给家里的两位老人做好早饭,便急匆匆地来到离家不远的艾云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基地的葡萄已经长出了新芽,此时控制好温度非常重要,而邱国军的工作,便是为大棚卷、盖棉被。

由于家里的两位老人都患有慢性病,需要人照顾,今年40多岁的邱国军只能留守在家,也没有工作,日子过得很是紧巴。去年年底,他来到大棚基地打工,终于有了固定收入。“大家伙儿都盼着大棚里的水果长得旺、卖得好,这里承载着我们的脱贫希望。”邱国军说。一张工资表

走进艾云生态农业种植基地的办公室,进门处的墙上张贴着两张纸,上面竖排写着50位村民的名字。

“这些都是在我们这儿打工的村民,每天他们到了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来办公室签到。基地按天给他们发工资,一天大概60元至80元钱不等。”基地技术员徐德峰说。

高集镇曾是东阿县的贫困乡镇之一,有13个村庄是省定贫困村,占辖区村庄总数的27%,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大多数是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这些特殊贫困群体,很多都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开发式扶贫难以发挥作用。

自2017年起,高集镇政府统筹利用村级互助社资金转产业项目资金344.07万元,在苑庄村西部集中建设高效集约蔬菜大棚28个。之后,大棚陆续投产。截至目前,该村共建设大棚72个,其中44个大棚为扶贫大棚,一年能为高集镇166户贫困户带来52.476万元的收益。

记者让邱国军讲讲自己是如何脱贫的,他笑着说:“俺没啥文化,咋讲?”笑过之后,他却又一脸严肃。不仅家庭负担重,邱国军的自身条件也不好,他有轻微的视力残疾,且腰不好,干不了重活,之前想要出去打工,却找不到愿意用他的单位。

“现在有了工资,日子终于松快了些。以前那么多苦都熬过来了,没趴下就要干到底。”站在基地的田垄上,看着葡萄枝上展露出的一个个新芽,邱国军坚定地说。

一份帮扶情

“来,尝尝我们的火龙果!”12月23日,走进艾云生态农业种植基地的火龙果大棚,徐德峰随手递给记者一个手掌大小的火龙果。

“火龙果还没到盛果期,现在结的果子小,味道却一点也不差。”徐德峰边说边随手剥开了一个火龙果,红红的果瓤水汪汪,咬上一口,味道清甜可口。

这天上午,高集镇党委书记赵亚秋也来到了基地,基地距离镇政府只有五六分钟的车程,他没事便会过来逛逛,问一问有没有什么需要镇上帮忙解决的问题。

“镇上的贫困群众大都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就业难,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赵亚秋说,“基地承载了全镇贫困户脱贫的希望,我们应该也必须把基地做大做强。”今年上半年,高集镇党委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实施了“旗红果香”党建联合共建行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将基地设为实践联系点,优先供应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弥补了基地种植技术短板,提高了产业管理水平。

“基地的水果打农药吗?”记者问的这一问题,一般可能得到的都是否定回答,徐德峰却实话实说:“一点药都不打确实不行,对果子成长不利,我们用的是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制剂,镇上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宫克忠经常来,对产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我们的产品符合标准。”

得益于严苛的生产标准和完善的质量追溯系统,今年夏天,基地的葡萄成熟时,来自德州、济南等周边城市的货商纷至沓来,这让在基地打工的村民喜上眉梢。

一本增收账

“你心中的全面小康是什么样?”一千个人似乎会有一千种回答。有人说不愁吃喝,也有人说是茶余饭后还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时针拨回到前些年,这些朴素的愿望还只是奢望。在高集镇潘庄村,穷了大半辈子的贫困户张凤英,唯一的收入来源是种地。

“人老了,种地也力不从心了。”张凤英一度认为,自己和老伴儿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几十年前,老伴儿王承银因为一次事故没了一只手,前几年,又因为脑梗导致瘫痪在床。当时在外干活的张凤英一赶到家,就忍不住掉了泪:“为啥偏偏是咱得了病。”

眼泪一抹,这日子还得过。镇上的扶贫干部得知这一消息,便到家里为她详细讲解了贫困户可以享受的医疗优惠政策。得知丈夫的治疗费用大部分能报销,张凤英又激动得掉下了眼泪。

今年,张凤英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在基地谋了个差事,“大棚离咱村不远,骑车子几分钟就到,并且棚里常年都有活,天天都能有收入。”打工的收入加上基地的分红,一年能收入万余元,这让张凤英摘掉了贫穷的“帽子”,高兴”,是她在接受采访时,一直挂在嘴边的词。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如今,漫步高集镇,整齐的房舍、平整的马路,蓬勃兴旺的富民产业、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都在诉说着这里天翻地覆的变化。尽管各村禀赋各异,但人们奔向全面小康的劲头一样饱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不变。

聊城果利来水果有限公司的采购员在艾云农业生态种植基地挑选葡萄。 (资料图)

新闻推荐

东阿县高集中学 总结会补齐短板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德策通讯员侯云洋)近日,为分析不足,补齐短板,东阿县高集中学召开综合测评总结大会。会议从实际出...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