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庄村蹚出幸福生活路
□李梦 杨成涛 娄小皓 报道
本报东阿讯 以前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不强,垃圾随手就扔,天气一热,苍蝇乱飞。但现在可不一样了,垃圾桶摆在了村民家门口,每天有专门车辆来回收,再也没有烦人的苍蝇了。这个变化让东阿县高集镇潘庄村村民王立东欣喜不已,他每天上午都会搬个小桌放在自家大门前,与老伴儿一同泡一壶清茶,招呼邻居拉呱、下棋,日子过得休闲自在。
为改善村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去年以来,潘庄村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房屋前后垃圾清理、沟塘污水治理等工作,对村内32条胡同全部进行了硬化,家家户户门前统一种植了多种绿化苗木。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立新告诉记者,农村基础设施越完善,群众的幸福感就越高。“以前村里就几条主干道是水泥路,小胡同里坑坑洼洼,下雨天路上都是泥。如今硬化路面连着家家户户,以后什么样的天气都不用担心路不好走了。”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必须内外兼修,既要做足‘面子’,更要做实‘里子’。”在高集镇人大主席王立博看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能只停留在表层,更要发展产业,让老百姓有可持续的收入来源。王立博自小在潘庄村长大,他介绍,十几年前,潘庄村紧邻黄河,土地是盐碱地,村民只能种些荆棘树,靠编筐维生。为改变这一状况,村支书王立新下决心改变这片盐碱地,他号召乡亲们用农家肥不断改变土壤性质、在盐碱稍弱一点的地方种上硬池藕。“那时候人人都要去刨土挖地,潘庄村人就凭着这股子干劲,誓言要把穷根挖掉。”说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王立新依然很激动。潘庄村村民靠着勤劳的双手治水改碱,十年前,潘庄村承接了小麦高产示范方创建项目,2014年,这些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了789.66公斤。
盐碱滩变身“新粮仓”,村民的心思也活泛了起来。潘庄村紧邻镇政府,不少村民流转了土地,当起了拿工资的人。王立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建起了核桃种植基地,对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改变了农村,富裕了农民。村里还投资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卫生室。在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们唱歌、跳舞、下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王立新骄傲地说,潘庄村现有90岁以上老人5人,“我们村的村风好,家风好,儿女们都孝顺,老人们都长寿。”从盐碱地到生态绿洲,潘庄村蹚出了一条农村美丽宜居、农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新闻推荐
“三夏”来临,东阿县新城街道积极开展“深化服务送健康助力‘三夏’促生产”活动,推动健康扶贫工作向纵深开展,进一步...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