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把式”,管理千亩田
□ 本报记者 于新悦 高田
本报通讯员 魏新茹
9月2日,艳阳高照。东阿县牛角店镇东南方向,大块的田地接连成片,59岁的付二村村主任王洪江开着农用电动三轮车来田间查看玉米的长势。
现在,种地几十年的王洪江是受聘于鲁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农场主,他管理了将近1000亩的高标准农田,这一季全部种的糯玉米。
王洪江是当地有名的“农把式”,有丰富的种植经验,成为农场主,是近两年的事儿。
2018年,鲁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来到东阿县寻求“高标准农田+现代化高效种植”项目落地的地方,看中了牛角店镇几个村的土地,成方连片、利于规模化种植。牛角店镇南依黄河,泰山余脉涵养的地下水经过地下河积聚在此,是“聊城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所在地。为保护水源,一直以种植业为主。于是,由牛角店镇政府牵头,付二、付三、付四、付五村率先进行土地流转。
高标准、规模化的农田“高”在哪里?王洪江对大型指针式喷灌机竖起了大拇指,“高”在现代化高效节水。阳光照射下,喷灌机长达数百米的“手臂”闪着银光,在塔车的带动下缓缓移动,“手臂”上分布的喷头将引自地下的水喷到空中,散成小水滴或形成弥雾降落到植物和地面上。
“指针式喷灌机以机井的位置为圆心,缓慢地在玉米地里‘画个半圆’,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东阿鲁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秦海波说。用这样一台机器,48小时能浇500亩地,平均每亩地费用3.5元,而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人工成本和电费每亩需要40多元。
“高标准农田建起来以后,我心里也没底,靠喷灌能把庄稼种好?”不只是王洪江,几乎所有村民都对这个“大家伙”存疑。但等到第一季作物收获,看到产量与漫灌并无差距时,王洪江彻底服了。
美丽的乡村风景如画,丰收的田野稻谷飘香……黄河作为山东省主要的客水资源,历经六十多年来的引黄历史变革,引黄供水量达到了全省总供水量的30%以上,成为支撑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依黄而兴,更要珍惜黄河水、节约黄河水,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建设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高地。
图:记者在牛角店镇田间地头采访。
新闻推荐
东阿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继林通讯员刘延旭)8月2日晚,东阿县2020年全民才艺大赛决赛暨第四届东阿县文化和旅游惠民消...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