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美丽果蔬园”焕发乡村活力

聊城日报 2019-11-15 13:08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兴国通讯员侯昌明

红彤彤的辣椒、绿油油的白菜、紫莹莹的茄子、水嫩嫩的萝卜……11月5日,走进东阿县的农村,房前屋后、村民庭院,“瓜菜满园、硕果飘香”的场景扑面而来。

今年3月以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东阿县将“美丽果蔬园”创建作为主要抓手,利用整理出来的闲置地、废旧地和家庭院落,广泛种植适宜的瓜果蔬菜、绿化苗木等,美化了环境,增加了收入,形成了“可观光、可采摘”的效果。这种模式实现了一举多得,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探索了一条新路,该模式将在全市推广。

截至目前,该县已有200个村建设了“美丽果蔬园”,种植面积达到4800亩,预计到年底村民和村集体可实现增收2000余万元。

22个示范村,每村都有风景线

陈集镇李庙村在各家大门外的街道两侧垒砌了50个小菜园,由村集体统一购买栽种的红辣椒、紫茄子、绿小葱长势喜人,装饰了李庙的秋天。村民刘秀苓还在家中开辟了面积为一分地分成了12畦的小菜园,种植了韭菜、生菜、香菜、小葱、西红柿、豆角、圆椒等多种蔬菜,足够供应日常用菜,在精心打理下,她的庭院被评为“2019年陈集镇洁净庭院”。

以李庙村为代表,东阿县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制定了《东阿县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绿化美化和美丽菜园、美丽庭院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县选取了22个班子凝聚力强的示范村作为“美丽果蔬园”创建试点村。这些村“两委”成员率先垂范,迅速行动,实行党员干部包片、包胡同制度,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在试点村的带动下,周围其他村庄纷纷行动,县“美丽果蔬园”创建协调指导小组在各方面全力支持。为保证在4—5月份果蔬的宜种季节完成种植,采取了“先种果蔬后建园”“突击周”“攻坚月”等推进方式,还开通了热线电话,针对“美丽果蔬园”创建征集群众意见建议、解答农业技术问题,科学指导农民种植。并大力倡导“美丽乡村、共同缔造”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将参与情况纳入星级文明户评定、果蔬园承租分成的重要条件,全县上下迅速掀起了创建热潮。

“村民种的菜根本吃不完,而且各家种的东西不一样,都互相换着吃,之间的关系也更好了。”谈起“美丽果蔬园”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好处,刘集镇北崔村党支部书记曹兴民赞不绝口。

因村制宜,生态经济两相宜

姜楼镇西杨村栽植了无花果、桃树、梨树等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林木;姚寨镇枣科杨村依托村名,引进了1000余株冬枣;大桥镇郭口村栽种了400余棵柿子,赋予“万事如意”的美好寓意;铜城街道大秦村种植了药用作物麦冬,叶子可绿化,根部可做药材;高集镇各村在果木的选择上则是石榴和骏枣。

在“美丽果蔬园”创建中,东阿县不搞“一刀切”和“千村一面”,注重因村制宜,体现特色。各村根据《东阿县适宜种植瓜果蔬菜目录清单》和本村自然条件、特点选定种植品种,种什么菜、栽什么树、花多少钱、达到什么标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经过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统一引种、统一管理,注重花木搭配、果蔬相间,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

各村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发挥农村“工匠”、乡土人才的作用,把废旧竹竿、竹坯、石头、木板、老砖头、旧石墩等整合起来,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为菜园周边做了围栏,保持了田园风貌,既节约了成本,又形成了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景观。

在增加收入上,各村也是各有千秋,通过创新经营模式,自行确定村集体与村民分成标准。陈集镇东堂村与易东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栾树苗并回收成材树,村集体、公司、个人按3:6:1的比例进行分成;牛角店镇红布刘村成立集体合作社,将村中种植的枣、石榴、时令蔬菜等通过电商渠道统一销售,集体、村民按3:7的比例分成。

规范运作,人人参与勇争先

将“美丽果蔬园”创建情况作为村党支部“评星定级”的重要条件和村党支部书记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

对“美丽果蔬园”创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支部、模范家庭、社会组织由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

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整合部分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下转A8版)牛角店镇红布刘村一景

新闻推荐

济南与撒马尔罕市“结好友” “朋友圈”扩大 合作将更深

在文化和旅游合作论坛上,部分国际城市还设立了展位山东非遗泰山剪纸展示引外方嘉宾点赞10月16日,在山东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