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亳字了得
□许志杰
从亳州坐火车回济南,一路想着这个从前令我陌生的城市,竟然是那样的有史、有样、有看头。想着这个让很多人无从下口的“亳”字,很为自己选择亳州作为2019年第一次出行目的地而自喜。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晚上及大半个白天,我却走马灯似的逛了魏武广场、亳州老城、花戏楼、曹操公园、文庙、亳州博物馆,印象深刻。尤其是花戏楼,真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在此一饱眼福,感叹怎一个“亳”字了得。
说起来,本人对亳州这个地方开始是有些偏见和抵触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了这个亳州的“亳”。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数年过去,想起来依旧有些不堪回首。在一次与曹操有关的学术交流座谈会上,会议主办单位发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材料,误将“亳州”印成了“毫州”。那时候电脑的使用还非常少,估计是写完之后请人打印的,校对时习惯性地犯了错。我也缺少纠错的思想准备,照本宣科,居然将错就错,顺着“毫州”而去。在场的不少人认为我是在开玩笑,“毫州”一出,他们便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遗憾的是这笑声未能警醒我,接下来又一个“毫州”,终于露出了破绽。那时并不是不知道“亳”与“毫”之分,而是对于亳州过于生分,加之“亳”与“毫”那么相似,稍不注意就被带到沟里去了。
就在我回想这件尴尬之事时,邻座一位刚从亳州上车的女士,电话中竟一连吐出几个“毫州”,全然不顾刚刚从亳州上车这个事实。看了几眼,这位女士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又见她一脸严肃,不像是开玩笑的口吻。大概这位女士是犯了如我数年前一样的错误,不是不认识,而是不熟悉,被更加熟悉的“毫”字迷住了双眼。
由此想到,中国的很多地名的确是值得认真去解的字谜。上世纪90年代初,我曾经在盛产东阿阿胶的东阿县挂职服务。有一天来了一位很有派头的人物,参观、视察,最后是讲话。毕竟是见多识广的大人物,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滴水不漏,我听得还挺入神。唯一不足的是他把挂在嘴上的东阿县的阿(ē)字念成“ā”。吃饭时上了一道阿胶汤,味道十分可口,得到了这位大人物的称赞。还是很可惜,在他喷着阿胶香气的嘴里,说出来的还是阿(ā)胶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怎么会不知道东阿和阿胶呢?前面说过,估计还是太陌生。当时一斤上好的阿胶不过百元,现在已经到了几千元一斤,广告更是铺天盖地,估计已经不会再有死角了。东阿是个老县城,汉魏时期曹操的儿子曹植曾经做过东阿王,留下“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的千古名句,死后就埋在了东阿。至于为什么阿字在此读“ē”,说法也有几个。一个是大的山陵、大的土山的意思;另有水边的解释。东阿有鱼山,其实就是一个土山。因此,将东阿解释为东边的土山是能说得过去的。
亳州、东阿之外,还有盛产小龙虾的江苏省盱眙(xuyi)县,也常被人们念为“yutai”,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资。
言归亳州。那么,这个“亳”字是如何形成的?其字义如何呢?在亳州博物馆,我看到了关于“亳”的多种写法以及字形字义的来历和解释。亳,读音bo,专用于地名。亳字最早见于甲骨卜辞,其历史还可上溯到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亳作为帝喾和成汤的都城,其含义是什么呢?许慎《说文解字》说亳,“京兆,杜(社)陵亭也”。从字形可以看出,京和乇是亳字的组成部分,上部是“京”,下部是“乇”。京、杜(社)陵亭意味着国家祭祀的社庙;乇是一种有垂穗的原始植物,代表泛指的五谷。亳是商建立国家的标志,是商成汤王的都城,殷人祭拜宗庙的所在,代表殷商的社稷,含义高深。从亳字可以了解汉字悠远的历史和文化,怎一个“亳”字了得?
亳州人可能知道会有很多人因“亳”闹出笑话,便千方百计地用各种办法普及亳州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在“亳”字后面跟上汉语拼音,这样读音的问题便迎刃而解。据说亳州曾有改名的动议和想法,比如叫做谯城。谯城是比亳州更早的一个古城,现亳州市下设有谯城区。可是问题来了,这个谯城的谯(qiao)字也不是一个通俗易读的字,恐怕很多人同样会遇到难题。于是乎,亳州依旧。可以看出,在亳州的“亳”这个事上,亳州人是下足了功夫的。我买了一副以亳字为画面的扑克牌,盒子的外壳上写着:千古一亳,为亳州历史文化代言。五十四张扑克上写着不同字体的亳字,有楷、草、行、篆、隶以及陶文、魏碑、石鼓文。而且很多“亳”字都是采用著名书法家的字,其中有郭沫若、俞樾、启功、金农等人书写的“亳”。以这种形式寓教于乐,估计会避免不少人不识此字的尴尬了。
类似“亳”这样的生僻字难住了不少人,继而要给容易读错的字改音的说法也是不绝于耳,有关部门说改读音还未通过审议,至少说明将来会有审议。这个信息告诉大家,改读音的方案是在制定中,一旦制定完毕,通过审议,有些易读错的字就要改音。虽然此次改读音,主要是指古诗词中容易读错的字音,却同是需要万分谨慎的事。汉字从构成到读音,都不是哪个人拍脑袋想出来的,是经过了多少代人、多少年,千锤百炼,才稳定下来、得到共识的,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经历风浪冲击,好不容易传到我们这里,万不可轻率决定。对我们而言,只有捍卫的责任、传承的义务。不得不说,此前的简化汉字已经对汉字、汉文化的传播带来相当大的负面作用。现在包括我们的台湾、香港、澳门和华人聚集区,以及其他一些与汉文化同宗同源的国家、地区,仍然使用的是繁体字。而我们的书写形式和书籍印刷都是简体字,给互相之间的交流带来不畅。日本和韩国很多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能写一手好汉字,繁体字,字迹洁净,结构工整。虽然他们多数人只会写不会读音,却给交流带来了方便,双方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在纸上,你来我往,相当顺畅。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简化字,他们不认识;而很多繁体字,咱们的人又不认识,更不会书写,这就成为交流的“梗阻”。汉字之所以博大,就在于汉字的深、奥,如同高山之所以为人仰望就在于山的高耸。削高山为平川,还有看头吗?依我看来,保持既有,维护传统,像亳州那样在普及传播上下足功夫,哪会有不认的字、读错的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对此有着很精到的注解,对今人也是影响深远。如果没有这次在寒风中走马观花游亳州,可能就不会对这个古老的城市有这么新、这么深的认识与理解,从而联想到与之相关的那些因地名多音引起的误解和有趣的故事。此行不虚也。
(本文作者为媒体从业者,知名专栏作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贯彻落实各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解决全镇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东阿县刘集中心卫生...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