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城市绿生态美百姓富

聊城日报 2018-11-28 13:20 大字

□人民日报记者辛本健李翔刘书文

编者按 10月15日,聊城荣膺“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从2015年决策 “创森”以来,聊城市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建设目标,立足“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的新定位,突出平原绿化特点,全力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行走在聊城87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您会看到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与苍翠的林带相依,一个个绿色生态小区与碧水蓝天相融,一个个森林村庄与声声莺啼鸟鸣相伴……市民抬头见绿、出门有林荫、附近有公园,随时随地亲近自然、享受绿色,幸福感越来越强。11月26日。人民日报重点报道了聊城市 “创森”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本报今日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在俺们村,小雨淋不湿衣裳,刮风看不到扬尘。”

看着一脸疑惑的记者,63岁的张桂兰开心地指着一片片树林说:“这就是答案,你看那树长得多好!”张大妈是山东聊城东阿县牛角店镇前申村人,谈起村里这几年的环境变化,乐得合不拢嘴。

2016年聊城开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今年10月15日被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林业是城市最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让市民抬头见绿、出门有林荫、附近有公园,随时随地亲近自然、享受绿色,更好满足群众求富、求美、求健康的愿望,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说。

绿了——探索平原造林新模式

金秋时节,齐鲁大地秋高气爽。在聊城东昌湖边,随处可见市民和游客,还有一对对拍婚纱照的新人。“东昌湖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我们聊城也因此被称为‘江北水城’。”漫步湖边,聊城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景臣指着湖边的树木说,“‘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是聊城的城市定位,打造水城特色品牌,没有这些‘绿’做映衬,水这篇文章就做不好”。

写好“绿色”文章,需要过两关——

一是往哪儿种?

平原地区粮食用地、建设用地多,林粮、林菜争地问题突出。“要解决‘老大难’,就必须打开思路。”聊城市林业局局长丁东明说,聊城在河流、道路两侧和生态脆弱区实施规模化土地流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起了高档木材、特色林果和种苗产业,解决了用地问题。

二是谁来种?“由承包公司、企业、合作社参与,当地农民种树,给予补贴。”丁东明介绍,为此聊城市县乡制定出台土地租赁补贴、苗木补贴等政策激励机制,财政投入创森资金累计44.75亿元,调动社会资本60多亿元,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经营—转让”或直接投资模式,引进东方园林、北林科技等十几家上市公司,调动聊城市林业龙头企业、绿化公司、林业合作社,确保不仅有人种,还要管护好。“创森以来,聊城流转土地45.89万亩,新增国土绿化面积60.8万亩,占市域国土面积比例的4.72%,建设高档生态景观林、高效经济林、林苗一体化,管护水平和森林质量大幅提高,林业大生态、大产业建设初显成效。”聊城市市长宋军继说。

美了——营造生态优美花园新城

创森以来,聊城全面推进村庄绿化,按照200亩至300亩一个网格的要求,建设农田林网体系。大力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城市道路节点绿地质量。

目前,聊城市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以上。村镇绿化全面提升,建成了5个省级森林乡镇、30个省级森林村居,28个市级森林乡镇、129个市级森林村居。聊城全市有森林公园11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2处;建设了16处湿地公园,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处;并建立了国家级休闲体验基地3处,这些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享受美好生活的新去处。

“如今,我们在主城区建设了2200亩的九州月季公园,提升改造了1000多亩的凤凰苑森林公园,这些都成为市民的福利,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张景臣自豪地说。(下转A2版)

黄河两岸生态环境因“创森”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新闻推荐

高集镇计生办 服务流动人口有特色

本报讯为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东阿县高集镇卫生计生办根据上级要求和部署,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坚持“公平对待,服务...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