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廷雷:省城来的养虫人

聊城日报 2018-11-27 11:33 大字

□本报记者 张 洁本报通讯员 孟凌云

11月23日,记者在东阿县铜城街道刘庄村见到田廷雷的时候,很难想象这个中等偏瘦、衣着朴素的80后“城里人”,是怎么做到从省城回到农村养虫子,并且一养就是八年的。

田廷雷从小就随家人迁居济南,八年前,在济南工作的田廷雷,因为一次机缘巧合的出差,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我有一次出差到安徽亳州,那里是全国最大的药材市场,我发现有很多养土元的,当时就挺感兴趣,于是我就找到在药厂工作的同学打听,综合分析当时的市场情况,发现养土元挺有前景的,就坚定了养虫子的想法。”

然而在创业最初,田廷雷的这一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为了说服家人,田廷雷带着父亲实地考察,最终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正式开启了他的“养虫”生活。

“第一年投入,包括300平方的建筑、种子、还有第一批虫的饲料,大约在六七万块钱。这些钱都是我工作后攒的。”田廷雷告诉记者,资金不是问题,只不过从济南回到农村的他,当时遭到了不少亲戚朋友的质疑:“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说我是瞎胡闹。”一门心思想养好这些小虫子的田廷雷选择了“不看、不听”,精心伺候着他的这些“心血”:掺土、拌料、掌握温度和湿度,这些步骤哪一点都不敢马虎,不然虫子就会停止生长。

事虽艰,为者常成。和这些土元同吃同住了八个月后,田廷雷的第一批虫子被制成干品后出售了,最后一盘算,除去成本挣了一万多。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功,打消了家人的顾虑。当初质疑过他的人也悄悄改变了态度,很多人从观望转为跟着他一起养虫子。回忆创业之初,田廷雷说:“其实熟悉技术后,就觉得养殖土元其实还挺简单的,土元是杂食动物,麦麸、菜叶、剩菜剩饭,几乎什么都吃,只是当时刚开始养,什么都是慢慢摸索,所以一切都很小心。”养虫“顺手”了之后,田廷雷自留虫种,这样省去了买虫种的钱,算下来,后期每年成本也就是一万多元。为了充分利用土元养殖池的空间,他又把目光放到了美洲大蠊上。考虑到当时美洲大蠊市场供不应求,田廷雷又投入10万元自己设计盖起了专门养殖美洲大蠊的房屋,保温材料、保温层、防逃技术、养虫用的特质水泥板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就是为了让美洲大蠊有个恒定的生长环境。

一头扎进虫子堆的田廷雷,“野心”也越来越大,不断琢磨起了“新花招”:2012年,他成功将水泥板养殖池改造成石棉瓦立体养殖池,大大降低了土元养殖成本,养殖管理更加方便;2013年,他自主创新了全国首座复式楼土元养殖房,开创了全国两层楼养殖土元的先河,并将土元的养殖面积扩建到1600平。同时,他还发展了很多“下线”:“很多人听说我这养土元,有本地的、青岛的、德州的、临沂的,再远点还有河北的、安徽的,最多的时候得有200多户来我这买虫种,我给他们提供技术,还可以回收他们的土元干品,这又是一份收益了。”田廷雷估算了一下,市场行情最好的时候,他养殖虫子的收益每年可以达到40多万元。

在农村待了八年,田廷雷还没待够,他近期又有了新的规划:“去年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也坚定了我在农村继续干下去的信心,所以我又流转了23亩地,打算种猕猴桃,用土元粪便做有机肥,这样土元粪不会造成任何污染和浪费,猕猴桃的口感也会特别好。”

新闻推荐

东阿: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本报讯东阿县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拓市场、促消费、带就业、稳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电子商务等业态...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