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天天都是重阳节
□本报记者 张 洁本报通讯员 孟凌云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在东阿县鱼山镇文化站站长朱大志身上体现的特别充分。
鱼山,坐落于黄河沿岸。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滋养了这里的淳朴民风;梵呗之音余音绕梁,为这淳朴增添了一份智慧。地地道道的鱼山人朱大志就是喝着黄河水,听着梵呗音成长起来的。
“俺家是五世同堂,奶奶今年100岁了。”今年53岁的朱大志,上有老,下有小,不仅要照顾到老人的饮食起居,还要兼顾儿孙的工作学习:“奶奶和母亲不愿意住楼房,而且年纪大了,上下楼也不是特别方便,所以我就带着她们住在老家平房里。但是考虑儿子儿媳忙于工作,孙子年龄小也需要人照顾,所以我爱人长期住在县城照顾孙子。”年过半百的夫妻俩,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分居城乡两地。
“照顾老人,事无巨细,再小心也为过。”朱大志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是一大男人,他照顾起老人来,却非常细致。“给老人坐的座位不能太高,如果摔倒,后果不堪设想,也不能过低,不然坐的时间长了,就会不舒服;院子里不能有果皮,菜叶等垃圾,防止老人踩到滑倒;下雨下雪天,老人有什么需求尽量在屋子里解决,避免老人出门;老人稍有不舒服,就带老人去看医生,一刻也不能耽误……”这些都是朱大志在平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除了细心,朱大志还有一个“诀窍”,那就是“不攀比”。“我们老是说生活上不要和别人攀比,其实照顾老人也是。不要和其他亲人攀比应该谁来照顾老人,要不要轮流照顾之类的。就尽自己的孝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老人健将康康,快快乐乐的,就值了。”朱大志父亲已逝,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远在千里之外,所以照顾奶奶和母亲的责任就压在了他身上。“和母亲、奶奶生活在一起,不只是我照顾她们,她们对我也是很亲,很照顾。”朱大志说,前段时间他的生日,他自己都没打算管过,但是下班回家,74岁的母亲已经做好了两道菜等他吃饭:“平时我上班不在家的时候,都是母亲照看奶奶,奶奶呢,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身体还挺硬朗。看着她们健健康康的,我心里比啥都高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闲下来的时候,朱大志就陪着老人聊天,听奶奶讲以前的故事:“咱们照顾老人,不能只管了她们吃喝,不管她们心情。我奶奶特别爱和我聊天,别看她年纪大了,思路特别清晰,没事就拉着我讲以前的事情。从奶奶身上,我也能感受到咱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子,奶奶诚实善良、勤劳俭朴、为人宽厚,我个人觉得这也是她的长寿秘码。”听奶奶的故事听了几十年,朱大志也成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他加入了“东阿县曹植诗社”,经常写一些文章和诗歌。
一个人的孝心,会感染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乡镇、甚至一个城市。
10月12日,也是农历九月初四,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朱大志在鱼山镇召开的“护理照料百岁老人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并将自己的经验和其他五位百岁老人家属进行了现场交流。
另外一个百岁老人家属周长金也是参会者之一,说:“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照顾老人的经验,取长补短,以后让咱家老母亲不管是身体还是心情都更好。”“鱼山镇目前有六位百岁以上老人,是名符其实的长寿乡镇。”鱼山镇镇长于霞说,这些都得益于老年人家属的辛勤付出,为了让老人们生活更健康、更幸福,镇上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将老年人工作纳入全镇重要工作计划安排,尽可能的向老年人进行资金倾斜和优惠政策倾斜,并计划将全镇专职医生和百岁老人进行一对一签约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切实发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健康文化方面的重要作...
东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