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的试验田

聊城日报 2018-07-17 12:51 大字

□本报记者 张 洁

盛夏七月,西红柿收获期已近结束,不少种植户早早地拔了秧,清了棚,准备下一茬蔬菜的播种。而东阿县鱼山镇的安平店村,却有40多个大棚没把西红柿秧子清理出去,而是任凭它们吊在那里。

是因为懒吗?村支书祁九军被记者的提问逗笑了,“不是不是,这几个棚是我们搞的‘试验田\’。不清理,是想用这些秧子来给南瓜幼苗遮阳,成不成功还是个未知数。我们预想的是,等这些南瓜80天收获后,西红柿秧也就自然枯萎了,到时候和南瓜秧一起清理出去。”

酷热的夏日,蔬菜大棚里的温度比室外还要高很多,仅从敞开的棚口走过,就被干燥的热风吹得满身是汗。祁九军顺手摘下残存的几个西红柿递给我们,“这种柿子叫大红,番茄红素含量非常高,美容养颜。但咱们本地消费者比较喜欢‘粉柿子\’,所以这些大多都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些柿子产量高、品质好,我们村最多的时候一天往外发十几万斤。”

不拔秧子的试验成不成功暂时还不知道,村里发展蔬菜产业的“试验”却已经能称之为成功了。拥有400亩蔬菜大棚、300亩露地蔬菜田的安平店村,是4年前才“变身”的,这和当年上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祁九军有关。上任28天,建起150亩大棚,瘦了12斤,因为7月10日几乎是西红柿栽种的最后期限,祁九军东奔西走、马不停蹄,在盛夏时节的28天内完成了发动种植户、带队外出考察、平整土地、购料建棚等一系列环节,在安平店村种下了第一株大棚西红柿苗。“市场不错,地也争气,第一茬西红柿我们就丰收了,当年收回了全部成本。”祁九军告诉记者,看到第一批投入的村民成功后,更多的人开始效仿,村里扩建大棚、打机井、成立合作社、建包装厂等后续工作也是一气呵成,用最短的时间把这个村变成了一个红红火火、车来车往的的富裕村。村民孙久胜告诉记者:“这些年咱村里种西红柿,村民也是真受益了,赶到好时候,我这些棚能挣十多万元。一般情况,除去成本,也能挣六七万元。”

大棚一年四季不断茬,西红柿、南瓜、西瓜、芹菜、上海青,一个棚纯利润最低也在两万五千元以上,一家四五个大棚,收入十几万元的也大有人在。家里买轿车,城里买楼房早已不是新鲜事。村里的兴军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大棚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包装,还集体出资建起了蔬菜交易市场,村里每年的蔬菜成交量在160万斤以上。村里的老人、妇女每天在市场装箱,最多的一天能挣一百八十元,最少的也能近百元,装车的壮劳力一天能挣二百多元。“我们村早就没有贫困户了,只要有一点劳动能力的,都闲不住,满地都是活,土里能生金。”祁九军说。

新闻推荐

32岁货车司机为11岁女孩捐骨髓 范正亮成为全市第2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本报聊城6月26日讯(记者谢晓丽通讯员牛瑞超)一位是11岁的小姑娘患白血病病情加重,急需造血干细胞救命,一位是东...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