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保姆”架起致富桥 市供销社农业生产托管破解“种地难”

聊城日报 2021-11-23 10:20 大字

■本报记者 苑莘

11月12日,在茌平区杜郎口镇南街村田间,停着几台大型农机。“每台都能值几十万,今年‘三秋’它们可发挥了大作用。”这些农机的管理者刘中涛说。

这几台农机都属于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茌平项目部,刘中涛是项目部负责人。前一段时间,这些农机完成了在茌平区12300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托管土地的耕种任务。

战略合作引来“田保姆”

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茌平项目部是茌平区与省供销社战略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市、区三级供销社均参与了项目部建设。目前,项目部全程托管茌平区12300亩农田,其中,杜郎口镇的8000亩农田是项目部工作的主要区域。“南街村的土地墒情较好,目前,小麦播种即将完成。”刘中涛表示,为助力乡村振兴,茌平区与省供销社签订了涉及农业生产托管等内容的战略合作协议。

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全省供销合作系统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成为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模式之一。市供销社抓住机会,按照省供销社部署,集中力量,重点在东阿县、茌平区、冠县突破“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试点工作,目前,东阿县已签约土地托管面积2万亩,茌平区已签约土地托管面积1.2万亩,冠县已签约土地托管面积3.2万亩。

规模效益破解“增收密码”

“我们的种子和化肥都是通过供销系统内部调配过来的,质量可靠,价格也很不错。”刘中涛介绍,根据今年小麦播种的需求,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茌平项目部为托管的12300亩土地准备了20万公斤种子和60多吨化肥,为明年的丰收打下了基础。

刘中涛的话无形中道出了供销社农业生产托管的“增收密码”。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集中采购的小麦良种和化肥成本优势明显。成方连片的土地使得大型农机有了用武之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大型农机的价格都比较高,很多都是国外进口设备,便宜一些的也要十几万元。”刘中涛说,规模化耕种还节省了土地资源。

“利益联结”实现三方共赢

至9月底,全市供销社系统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83.3万亩,其中,全托管服务23.5万亩。这是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的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

农户以土地入股村党支部领办的土地合作社,合作社再将土地交给供销社托管。这种模式将农民从土地中彻底解放出来。据茌平区供销社副主任焦鲁峰介绍,10年前,部分基层供销社就针对农民“进城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进城打工挣钱”的问题,探索为农民提供农资直供、代耕代种等服务,并逐步形成了以多环节服务为基本特征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形式。

“实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农户不仅节省了时间精力,还拿到了高于市场的土地收益;每亩地村集体每年有固定的收入;供销社也有了一定收益和施展舞台。”刘中涛说,三方共赢使得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受到了各方欢迎,明年将有更多土地纳入供销社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

新闻推荐

播下一颗颗爱的种子 记聊城市道德模范石广洁

■本报记者薛蓓蓓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幼儿教师,从事幼教工作20年间,播下一颗颗爱的种子,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生活中,她始终把...

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