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书记”引回“棚二代”
在山东省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冬日里一排排规整的高标准塑料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走进大棚,棚内的暖意和满眼绿色与棚外宛如两个季节,1988年出生的耿付建正在自家大棚内查看尖椒的生长情况。
“这些年,村里的蔬菜产业在耿书记带领下越来越红火,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耿付建说。他此前在深圳务工,2010年开始返乡创业,如今已拥有11个大棚,年收入约30万元。在当地,有近百名像耿付建一样的年轻人回乡当起了“棚二代”。
耿付建口中的耿书记是全国劳模、耿店村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因带领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走上致富路,耿遵珠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棚书记”。
耿店村地处种粮为主、靠天吃饭的鲁西平原,现有村民180户、810人,耕地1400多亩,复垦土地180余亩。
2002年,全村420位选民、27名党员以接近全票把耿遵珠“推”到了村委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的位置。
“老乡要致富,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耿遵珠瞄准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引导村民发展以大棚蔬菜为主导的特色产业。
“耿书记”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从山东寿光引进黄瓜、西红柿、辣椒等新品种,并请来农业技术员提供指导。他白天跟着钻大棚,晚上陪着搞培训,村子当年就创造了棚均纯收入5790元的“历史纪录”,最多的一个棚挣了1.4万元。第二年村里又新添了100多个大棚。
村民种植大棚蔬菜的积极性高起来了,耿遵珠又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股份合作制,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购料、统一生产、统一技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有效规避分散经营的风险,让农户获得土地流转费、入股分红和工资收益。
如今,耿店村几乎家家种棚菜,返乡“棚二代”也越来越多,村人均纯收入已从2002年不足3000元上升到现在的4.5万元。
“戏好要靠唱戏人。”耿遵珠说,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最终要靠人才支撑,要留住那些脑子灵、办法多的年轻人,农业发展才能后继有人。
新闻推荐
□张秀秀“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2020年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国网聊城市茌平区供电公司立足供电企业实...
茌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茌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