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区:“三长”打通智慧综治网格末梢系统 2300余双“眼睛”紧盯城区居民需求
□ 本报记者 孙亚飞
本报通讯员 刘明明 孙雯雯
“多亏了您把孩子找回来了!”8月22日中午,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吴官屯社区居民岳成栋一家来到社区办公室,对社区网格长杨红生表达感激之情。
原来,当天上午10:40左右,开车行驶在南外环路的杨红生在路边发现独自一人的5岁男孩岳先航。见他身边无家长看护,出于职业敏感的杨红生决定上前询问。
“我要去找妈妈,我要找妈妈……”见到杨红生,岳先航边哭边说。
由于孩子太小,说不出父母的电话号码,也说不清家庭住址,杨红生判断这是个走失的孩子。他第一时间把孩子的视频发到社区楼宇党小组微信群里。“这是20号楼的孩子……”没几分钟,20号楼的楼道长孙霞群内回复,并迅速联系上了孩子家长。
为打通“智慧综治”网络的“末梢系统”,有效解决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问题,茌平区在社区建立起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长),党员或志愿者任楼栋长,党员或群众基础好、责任心强、热心热情居民任单元长的“三长”网格工作制。“如果没有前期建好的‘三长’网络,要在拥有5000住户的吴官屯社区帮孩子找到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杨红生说。
简单问题群中沟通,复杂问题上报平台。茌平按照市级要求,形成了“信息上报—核实立案—分流交办—跟踪处理—事件反馈—考核评价”6步闭环事件处置工作流程。“‘三长’就是各自责任区的‘眼睛’。他们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哪里有问题,就通过手机终端上传照片到中心,中心由专人将信息转到相关部门处理,真正实现了‘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振兴街道负责综治工作的人大主席袁庆华说。
今年5月,茌平振兴街道办事处北关社区安康小区门前电线杆问题得以妥善处置,就是当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典型案例。
“电线杆在小区大门前矗了9年,有时一天剐蹭好几辆车。因为电线杆埋设时间比小区规划早,就一直没有解决。”小区居民、单元长齐维芝向社区网格员许笃奇如实反映。
许笃奇将情况上报智慧综治网格化信息平台后,事件处置工作流程立即启动。5月19日,在茌平综合治理中心会议室里,城管、住建、公安、电力等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电线杆迁移问题。5月28日,电线杆被重型吊车慢慢拔起,小区居民拍手称快。
“处置一根电线杆,看起来这事儿不大,但是需要电力、城建等多部门合作,是对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检验。”茌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杜贾林介绍,茌平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行“一把手”工程,在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层面共同推进。区直有关部门,则撤销原自行划定的工作网格,将工作事项延伸至全区统一网格内,打破部门壁垒,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强化协调配合做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同时,社会团体、志愿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现了全区各方资源整合,推动社会治理由“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转变,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一盘棋”。目前,茌平已建起“社区党委+网格支部+楼宇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城区包括网格员在内的“三长”已达2300多人。
新闻推荐
“就是扒层皮也得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聊城郝东村“拼命书记”赵承兴引进30多家企业,村民人均年收入3.5万元
30年前的郝东村,是一个路不通城、水难进村的鲁西农业小村。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近十几年来,先后荣获“全...
茌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茌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