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平台,近悦远来
山东努力搭好平台、用好人才、育好环境,让“近者悦、远者来”。代表委员聚焦制度供给、平台建设、政府改革等热点话题,热议如何提高行政效率和激活市场活力,让齐鲁大地吸引更多企业、技术、人才。
济宁市委书记傅明先代表:
用好平台“托举力”激发企业创造力
2019年济宁市“四新”项目增多,企业技改加速,骨干企业支撑力增强。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增长居全省第2位,新兴产业领域创出一批全国单项冠军。
从支撑力量看,各类平台加快聚集,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济宁市产研院建设了全省首家分院,与21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落地10个高端产业项目。济宁科技创新谷启动建设,山推协同研究院、微山湖微电子研究院等企业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历时十年潜心攻关,太阳纸业“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从人才支撑上看,济宁招才引智取得突破,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2577人,新增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9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0人。
滨州市市长宇向东代表:
“拿地就开工”,流程再造出实招
2019年,滨州实施“全生态改革创新、全领域流程革命”,扎实推进31项重点改革事项,探索了标准地供应、标准厂房建设等一批要素供给新模式,推行了“拿地就开工”等一批流程再造新举措,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建立“滨州企业日”活动机制,召开企业家大会,颁授优秀企业家金银铜狮奖,出台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新政10条”,建成优秀企业旗帜荣誉广场,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氛围日益浓厚。
启动了创新驱动新引擎,实施渤海科创城、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建设,“一城两院八校”平台格局加速崛起;实施万名大学生、千名硕博士进滨州“双进工程”,人才引进总量、质量相较往年翻倍增长,首次达到滨州高端人才流入流出基本平衡。
山东自主创新促进中心主任李新峰委员:
完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和激励机制
要想留住人才,必须栽好“梧桐树”。首先要不断健全完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和激励机制,突出质量、贡献和绩效导向,针对不同学科门类特点,建立科学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要综合运用情感、荣誉、物质等方式,对创新型科技人才进行有效激励,帮助其制定长期职业发展规划,为其提供创业基地和创业基金,用有温度的政策机制提升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可以按照岗位实绩制定相关政策、进行业绩考核,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紧密关联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通过技术股权、股票期权、现金分红等措施,调动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临邑县委书记林春元代表:
培育优化“少高优强”营商环境
聚力流程再造,培育优化“少高优强”营商环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个“聚力”振奋人心。建议进一步搞好顶层设计,加大对县级“一次办好”改革的支持力度。
一是事项“三级十一同”要素需进一步梳理规范;二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需进一步完善;三是部门专网、内网不互通问题仍然存在。建议省市县三级统一申请材料、审查要点等要素,从省级层面打通部门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数据信息业务系统之间实现横向互通,彻底解决企业办理手续时材料重复提报问题。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副处长刘海娟委员:
挖掘地域特色 推动品牌升级
按照“1+N+N”的品牌战略规划,在省级层面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的同时,持续下沉渗透,深入挖掘和创建地域特色品牌,巩固提升企业品牌,建稳搭牢省级、区域和企业的金字塔品牌架构。另一方面,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山东优质粮油团体标准体系,制定“齐鲁粮油”产品及标识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产品追溯体系,推进山东粮油产品质量升级、品牌升级。
山东世博华创动漫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华代表:
加强文化产业立法
文化产业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要早日实现山东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目标,就应从顶层设计、从制度层面入手,通过立法来推动和保障文化产业发展。
建议山东省尽快启动文化产业立法工作,推动文化产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打造文化新动能。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为东代表:
让传统优势产业时尚起来
纺织服装作为山东省传统优势产业,在吸纳就业、贡献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压力。
建议融合全球视角和本土特色,发掘时尚文化底蕴,汇聚时尚创新资源,把发展时尚产业作为打造“活力山东、魅力山东”的重要举措,激发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动能。应加快形成以设计、营销为核心,以制造制作为基础,以自主品牌为标志的时尚产业体系,推动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尽快走上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聊城市茌平区区长朱正林代表:
更多资源向乡村倾斜
耿店村以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为主,近年来,吸引了不少“棚二代”回乡创业。围绕着耿店村的发展,茌平区投资了7000多万元,建设了现代化的高标准科技农业示范园。
下一步,茌平区计划以耿店村为样板,在全区14个乡镇、街道进行复制推广,要求每一个乡镇、街道都至少要打造出一个像耿店村一样的现代化新农村。按照多村一社区的构想,还要把全区732个行政村合并组建成83个社区,使农民集聚起来,从而达到农民富起来、产业旺起来、乡村美起来的目的。
(□记者赵琳整理)
新闻推荐
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12月29日,聊城市纪委市监委对4起大气污染防...
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茌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