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印象到亲历法庭巨变
□王哲
我出生于70 年代中期,从童年的印象追索记忆,我进入法院工作后,法院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远远超出了我童年时期的想象。
在上小学的时候,茌平法院在我的印象里,是学校东邻的简陋建筑,灰色的外观,裸露的墙皮。从里面进进出出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他们神情严肃,偶尔还能看到办案人员驾驶三轮摩托车在县城穿梭。我喜欢大盖帽和带肩章的制服,还有他们威风凛凛的样子,同时也非常佩服他们。因为他们可以严惩坏人,惩恶扬善,这让我从小就对法院工作有了向往。
1996年9月,学校毕业后我分配到了茌平法院冯屯法庭任书记员,一进法庭大门,我就被眼前法院艰苦的办公环境和条件所震惊,办公室全是土木结构的平房,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在一个小院内办公,审判庭就跟一间车库一样大,冬天冰冷,取暖靠蜂窝煤炉,夏天蚊虫叮咬,一下雨更是满院子的泥泞,比我小时候看到的感觉还要“破”。法律文书的制作,要写好集在一起,到县法院文印室去打印、签字、盖章完成。
法庭只有两名正式工作人员,组不成合议庭,到处借人,也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干警外出送达、调查和取证经常是骑自行车,最远单程达40 余公里,法庭办理辖区所有的案件,包括执行,纷繁复杂。所有这些令刚刚参加工作的我不太适应,在跟当时的老庭长聊天时,他却说,知足吧,比起我刚上班那会儿,这样的条件好多了,我们那时吃住都在办公室,现在有专用办公室和审判庭,虽然空旷些,但是比起其他乡镇已经很好了。老庭长还告诉我,他那时整个法院十几个人没有一个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个个都是全面手,各种案件都需要在摸索中办理,科室之间的分工也不像现在这样明确,办案多数凭借的是政策号召、经验之谈和道德观念的认同度。
沧海桑田,现如今的冯屯法庭可不一样了,一座现代科技综合的审判楼代替了往日拥挤、阴暗、土木结构的办公室。晴天灰尘飞扬、雨天满是泥泞的工作环境也改善了,法庭从简陋的小桌方凳变成了宽敞庄严的法台法椅,书记员从耳听笔记到电脑速录,案卷也被电脑归档……
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那首“春天的故事”不时在耳畔萦绕,我深感逢盛世良机,更应立足岗位,砺精图治,开拓进取,做好本职工作,判准每一个案,开好每一次庭。此时此刻,我们正在为我们自己的历史打下印辙,相信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我们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12月29日,聊城市纪委市监委对4起大气污染防...
茌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