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乡土人才要下真功夫

聊城日报 2019-11-29 09:33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希伟通讯员刘明明朱希涛

田洪生正在晾面条

□赵玉国

“今年‘双11’当天,我们网销2万单,共计25吨黑麦挂面,和去年相比实现了翻番。”11月15日,茌平满田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洪生一边忙着发快递,一边向记者介绍说,“真的没想到今年‘双11’我们的产品能卖这么火。这几天工人白天黑夜倒班干,机器24小时不停,简直忙坏了!”

黑麦挂面产品网销火爆,生产线吃紧,让田洪生陷入“幸福的烦恼”。幸运的是,今年9月他花费10余万元购置的空气源热泵除湿烘干机派上了用场。“新设备不仅烘干效率高、而且还节能,3个小时就能烘干,比原来节省一半时间,用电量是原来的六分之一。”

田洪生是茌平区温陈街道郝庄村农民。他从2013年开始种植黑小麦,当时他只是认准了黑小麦营养价值高、市场售价高,并没有加工黑麦挂面的想法,更别提借助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了。然而事实是,短短6年时间里,田洪生的合作社黑小麦种植面积达1.4万亩,年加工黑麦挂面500吨,每年仅通过电商平台就销售挂面400多吨。

从种植到加工,再到网络销售,田洪生不经意间成为茌平农业“新六产”的代表人物。

2013年,在茌平农业部门的帮助下,田洪生流转140亩地试种黑小麦,并获得了成功。第二年,他成立茌平满田金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20多户村民大规模种植黑小麦。然而,种植规模扩大后,销路反而成了难题,这让田洪生始料未及。“那两年粮库里存了150万斤黑小麦,找不到买家。”回忆起当时的窘境,田洪生眉头紧锁,“大型面粉厂的色选机不识别黑色麦粒,小面粉厂加工出来的黑麦粉、黑麦面条找不到大客户,当时我急得睡不着觉。”

田洪生决定自己开发小麦衍生产品。他投资上百万元新上磨面机、压面机、低温烘干机等设备,建起食品生产车间,专门开发针对“三高”人员和糖尿病人的产品。他招聘了5个销售代理,在居民小区里免费发放黑麦馒头、黑麦面条。“实验证明,食用我们的黑麦产品后,糖尿病人饭前饭后的升糖量很小,产品市场慢慢打开了打开了。。

”田洪生

说。

看到黑麦产品有市场,田洪生信心更田洪生信心更足了。随后,茌平满田金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丁新河”商标,先后开发出黑小麦出黑小麦挂面、黑小麦面条、黑小麦麦片等产品产品,,

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成为“聊·胜一筹”品牌授权使用合作社。

好产品离不开专业的销售平台。为了扩大产品销路,田洪生把目光转向了电商。他与“农夫慢”“黑麦郎”“日月坊”等电商平台合作,迅速拓展了销售市场。去年“双11”,合作社网销挂面7000多单,今年一举突破了2万单。“合作社新开发的‘黑麦高纤营养挂面’一天网销5000单,创造了单品销售纪录!”

田洪生的黑麦“新六产”实验还在继续。目前,他正在计划开发黑小麦茶、黑小麦方便面等,未来他还计划生产以黑小麦为原材料的各种保健产品。

□王军豪

乡村振兴,需要凝聚更多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尤其是土生土长、扎根基层的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有其突出特点,一是产生于乡间,二是扎根于本土,三是有着敢试敢闯的思想和能力。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创新创业、致富带富的骨干力量。茌平的田洪生“双11”期间网销25吨黑麦挂面,莘县的白庆磊收购100万斤山药,这样的乡土人才,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经验做法、生产实践,有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让他们“火”起来,就可能会出现“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效应。作为农业大市,我们尤其要重视乡土人才的作用,让他们带动更多的乡村能人投身到乡村振兴中。

让乡土人才“火”起来,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和尊重,还要为他们搭建成长成才平台、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日前,聊城市举行了首次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给予了乡土人才一个“名分”。这是聊城市创新农村人才评价机制的有益探索,可以让很多“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有力地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聊城市完善聊茌东一体化协作机制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叶晨雯)目前,聊城市着力推进聊茌东都市区建设,按照“江北水韵城,国际健康城,区域中心城”的定位,着眼...

茌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茌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