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机好了,老百姓就有可能多收一成” 农技站长田里寻找“粒重最佳值” 农村大众报记者祝超群通讯员刘明明贾生
每年过了“小满”,茌平县冯屯镇农技站站长李其成就忙开了。干了26年农技推广的李其成很清楚,“‘小满’往后的几天,没有干热风,不下大雨、冰雹,静待蜡熟期,待到手指擦滑,麦粒的表面出现一层薄薄的蜡质,那便是收获的信号”。
“端午”假期头一天,李其成一大早便钻进了三楼村的麦地。“小麦已经进入蜡熟期,植株全部呈黄色,茎秆仍保持弹性,粒重达最佳值,明后天就可以收。”李其成向三楼村党支部书记李习强交代。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李其成说,“时机好了,老百姓就有可能多收一成。”
1993年,刚从莱阳农学院毕业的李其成被分配到原王老乡农技推广站。当时22岁的他还是个白净的小伙子。“不是瞧不上文化人,是觉得他年轻没经验。”最初几年,周皋村的老棚户周长臣并不服李其成,不过后来发生的事,却让他觉得这个农技站长不简单。
一次,李其成钻到周长臣的弓棚里查看西瓜的坐果情况,一阵指导后,周长臣摆出了自己的经验:“别看坐果不少,后期有裂果,济南的专家都没法治……”
李其成一边往外走一边随口说:“不要紧,今年没裂果。”
周长臣连忙问:“你咋知?”
李其成摆摆手说:“去年你家裂果严重,一个月前我给你开的治疗‘药方’里,已经加了镁、硼等微量元素,提前预防。”
周长臣惊讶道:“你咋知道俺这棚去年有裂果?”李其成笑着说:“乡里哪个棚我没钻过!”一个月后瓜熟蒂落,果然丰收。周长臣逢人就说:“李站长真神。”
不仅会看庄稼病,农业“产业症”李其成也会瞧。当地是有名的棉花种植区,还有种西瓜的传统。李其成觉得,“发展瓜棉套播,使弓棚西瓜错峰上市,一定会做大产业”。1996年,李其成向乡里申请了5个棚作为试验基地。由于技术跟得上,当年李其成实验基地的西瓜亩产达到1万多斤,比往年高了一成的收入。
2001年,王老乡并入冯屯镇,李其成仍然是农技站长,只不过他的“势力范围”从以前的2万亩地扩张到7万亩地,主攻课题从蔬菜瓜果种植,延伸至大蒜种植以及科学种田。
在李其成的引导推动下,冯屯镇一度成为全国有名的大蒜种植基地,高峰时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并形成了“保护价收购、听涨不听降、随行就市结算”的订单农业模式。得益于“合同蒜”,全镇36个村的8000户蒜农受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4月29日,茌平县实验中学举行集中入团示范仪式。仪式在雄...
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