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投入”换来超低排放 茌平以“绿色工程”激发企业“生态觉醒”
□本报记者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刘明明党淑青
“我们的烟粉尘排放浓度在10mg/m3以下,远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对于企业来说,不仅‘绿色生产’增加了订单量,而且粉尘回收利用每年能增加百万元效益,这一系列的环保投入值!”茌平县能通密度板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汝振,站在公司最先进的环保设备前,骄傲又有底气。
对于张汝振来说,现在与2017年迎接各级环保检查时,心情截然不同。
能通公司位于信发工业园区,拥有3条密度板生产线,年产量达到38万立方米。张汝振至今难忘,2017年7月底,县环境监测站发现该公司生物质锅炉外排废气中的烟尘颗粒物浓度超过《山东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能通被停产整改。
痛定思痛,公司引进德国设备,对废气粉尘进行密闭收集处理,达到了大气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张汝振说,过去工业企业看中的是产能、工业方面的投入,如今环保投入要成为当仁不让的“第一投入”。“经历这次的事件,公司上下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始终是立厂之本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坚定了建设绿色企业的目标。”
去年,能通对环保设施再提标,投入达3000余万元,完成多个环保技改项目。其中,水膜除尘项目提升改造工程投资2700万元。围绕绿色工厂建设,能通完成多项“绿色改造”。先后安装光氧催化设施、扬尘收集器,升级改造VOCs等环保设备,对易散发扬尘、粉尘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排放。张汝振说:“目前,从原料进厂、车间生产到产品出厂,整个过程实行全封闭运行,做到从源头到出厂清洁生产,拉长循环经济链条,企业效益不降反增。”
“每一微克污染物浓度的下降,每一天优良天气的增加,其背后都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茌平县环保局局长郎以军介绍,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县里举一反三,从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入手,引导企业对标2020“超低排放、超净排放”标准,实施提升改造,加大工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以“绿色工程”项目投入激发企业“生态觉醒”,带动产业转型。
经过治理,去年,全县35蒸吨/小时以上锅炉和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75家企业完成餐饮油烟治理,60台天然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任务,7家密度板企业对木片实现密闭和污染治理再提高,3个中央项目库建设项目完成建设,环保设施投入超过9亿元。
新闻推荐
□王培源石倩“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4月24日上午,在高新区韩集乡门李村村民门仰水家门口,韩集乡扶贫办工作...
茌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茌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