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守护绿色家园 —

聊城日报 2019-04-24 10:20 大字

聊城市锚定国土绿化工作新坐标﹙下﹚

□本报记者蒋希伟本报通讯员肖飞

三年前的春天,茌平县菜屯林场负责人路延豹经常一边查看林场里树木生长情况,一边思考哪些树木可以伐掉卖钱了;今年春天,路延豹天天在林子里逛,不过他挖空心思想的却是如何更好地管理好这些树木,让它们生长得更快更好。“除非生病枯死,否则一棵树也不能伐!”

头几年还琢磨着伐树卖钱,如今路延豹却变成了一个严厉的“管家”,这是为什么呢?路延豹介绍说,原先林场愁发工资,有时不得不靠伐树卖钱来给职工发工资。自2017年1月起,林场工资全部由茌平县财政足额发放。“没有了后顾之忧,俺们要更加努力工作,养大树、造氧气,让林场造福更多群众!”

和茌平县菜屯林场一样,因为有了政府财政支撑,聊城市国有林场重现好生态,员工面貌也焕然一新。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8处国有林场已全部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编职工工资和社保费用全部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管好国有林场,保护好城乡“绿肺”,政府财政“包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为管理好全市63万亩经济林,聊城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创新举措,通过实行公司化运营、成立协会组织、聘请专业技术团队等方式,推动全市经济林产业实现了提质增效。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经济林产量54.64万吨,年产值14.82亿元;全市总育苗面积17.9万亩,年产苗量1.2亿株左右,林木种苗花卉产值达20亿元。

既要种下树,更要管理好。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年年栽树不见树”现象,更好地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国有林场、企业投资的苗木基地、集体或个人承包的经济林相比,乡村片林、四旁绿化、乡村绿道等地栽植的林木管理起来更加不易。在聊城市广大农村,很多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废弃宅基、河堤两侧的空地栽植了树木,但是由于土地权属不清、疏于管理等原因,大都长势不好。如何管理好这些空地上栽植的树木呢?聊城市部分农村探索出了新路子。高唐县梁村镇大刘村将村民个人私占的集体土地统一收回,重新发包,并按照规定收取承包费用,既调动了村民管理树木的积极性,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任堤口村采用集体投入、群众入股、分户管理、收益分成的模式,在空闲地块栽植树木,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

聊城市多管齐下增绿护绿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大力推行‘林长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形成党政领导挂帅、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在全市国土绿化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副市长郭建民指出,今年聊城市将深入开展“四级联创”,努力把全市人民群众的居住地打造成“森林养生地”,让高质量国土绿化更好地造福全市人民。

新闻推荐

思想破冰带来“行动突围” 高新区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掠影

□本报记者曹天伟胡欣本报通讯员楚诗韬4月13日清晨,悬挂着红色条幅的602路公交车缓缓驶入高新区韩集乡,村里的老老少少挨个...

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