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幸福感更充实 高新区着力改善居民“吃住行”条件
□本报记者 曹天伟本报通讯员 楚诗韬
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之事重千钧。
食品安全更有保障,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交通出行更加便捷……生活环境的日新月异,不断提升着高新区居民的幸福感。近年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高新区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吃住行”放在突出位置,推行一系列惠民便民利民举措,努力绘就一幅“幸福高新区”的生动画卷。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区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超过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
全面监管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现在村里大喇叭天天宣传,流动宣传车一天也能见到好几次。吃得安全了,大伙更满意。”2月14日,韩集乡赵庄村村民赵以良对前来下村调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知晓率的工作人员说。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吃得安全渐成群众的迫切诉求。高新区以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努力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横向上,公安、农办、市场监督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形成食品监管合力;纵向上,实行区、乡镇、村三级监管,全区190多个村(社区)都配备了食品安全协管员,构筑起保卫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
如今,九州街道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走进辖区超市,对新上的蔬菜、肉食、水产品等进行抽样检查。高新区加大食品安全执法力度,对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覆盖式监督检查。同时,开展大中型商超公开评价和放心肉菜超市创建工作,在食用农产品经营单位特别是韭菜产品经营单位推进韭菜产品双证制管理,要求相关单位严格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确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现在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越抓越严,工作人员经常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我们对食品安全更有信心了。”在亿沣超市买菜的姜大姐高兴地说。
优化环境群众生活更舒心
“刚换上了燃气壁挂炉,屋里能达到20多度,而且没烟没味,院子里也不脏了。”谈起区里实施的煤改气工程,高新区韩集乡东集村的白爱民赞不绝口。
多年来,许多农村群众最怕的就是过冬。白爱民介绍,到了冬天,家家门口都搭起煤棚,院子本来就不大,还被煤棚占去了大半,每天还得掏炉灰、倒炉渣,空气中的煤烟味很呛人。为解决好群众冬季取暖问题,高新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清洁取暖工程,在城区优先采用热电联产和工业余热清洁群暖方式,对未列入三年拆迁计划且集中供暖不能到达的乡镇驻地及农村地区,采用天然气、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电直接采暖等清洁能源取暖,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在如今的高新区,越来越多的群众像白爱民一样,享受到了冬季清洁取暖带来的福利。
城市是市民赖以生活的家园。高新区以“道路绿化公园化,公园绿化景区化”为目标,持续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占地1967亩的九州洼月季公园是鲁西地区最大的月季公园,种植月季千余种,各种乔木、灌木、绿篱及水生植物等300余种,公园计划于今年5月份向市民开放。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高新区优先加快回迁安置区建设,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的九州安置区项目,目前大部分安置楼已建设完成,居民全部入住后将成为万人社区。
完善路网百姓出行更方便
每天早晨起来,在附近的长江路上散步已经成为九州国际小区居民陈新的生活习惯。“马路两侧修了专门的慢行道,在这里散步安全又方便。”陈新告诉记者。
一条条高标准道路,改变着群众的出行感受。在城市建设进程中,高新区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系统,完善路网框架,着力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近年来,先后对一批城市主次干道进行了拓宽改造。建区之初,全区道路不成格局,目前已建成“八纵六横一环”路网体系,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达到“九通一平”标准。
在抓好城市快车道建设的同时,高新区科学规划慢行交通系统,在城市主要道路上,根据市民的出行使用频率及道路周边城市公共设施的配置,规划专业的专用自行车道。长江路、济聊一级路、中华路均是集自行车专用道、人行道、慢车道于一体的花园式主干道,全部采用LED路灯照明系统,形成了“一路一景、一路一灯”的道路特色,成为群众出行健身的好去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茌平县菜屯镇以打造生态宜居家园、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为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森林文化小镇、落实“河长制”等方...
茌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茌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