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思伟:一亩菇棚年赚六七万
□本报记者 蒋希伟本报通讯员 肖飞
深夜3:00,闹钟响起,茌平县菜屯镇南海子村商思伟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后,骑上电动车奔向自家的两座菇棚;
清晨6:00,经过近3个小时的忙碌,商思伟采了满满20多筐蘑菇,并把这些蘑菇分成两份,搬到两台电动车上;
早上8:00,商思伟和妻子高秀荣分别来到高唐县商庄村集市、临清市孟庄村集市,开始销售几个小时之前采摘的新鲜蘑菇;
……
这是商思伟和高秀荣夫妇10月25日一天中的几个镜头。从9月中旬开始,商思伟和妻子就习惯了这种忙碌的生活。“当天摘、当天卖,蘑菇品相好,能卖个好价钱。”商思伟说,自己养蘑菇已经12年了,对蘑菇的市场行情十分熟悉,对周边集市情况也了如指掌。“清平镇大集逢五排十、金赫庄镇大集逢五排十、赵寨子镇大集逢一排六,我们基本上每集不落。”
2006年,看到蔬菜大棚效益不好,商思伟决定“换一种活法儿”。他放弃种了多年的蔬菜大棚,新建了两座总占地只有1亩地的菇棚,开始养蘑菇。善于学习的他,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从一个养蘑菇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2010年,为节省成本,他还学会了自己育种。“买蘑菇菌种需要花费6000元,自己育种只需花费2000元,能省4000块钱呢!”商思伟说,“蘑菇最怕得绿霉菌病,只要得上这个病,肯定会减产甚至绝产。因此,我们在选择上乘基料的同时,还注意做好高温杀菌,确保蘑菇能够健康成长。”
从9月中旬蘑菇上市一直到来年4月底,商思伟和妻子每天半夜3点多起床,采蘑菇、装运蘑菇、赶集销售蘑菇,一天要忙12个小时。每天晚上7点钟左右,他们看完《山东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后就准备睡觉,两人的作息时间与农村的大多数农民截然不同。
“今天每斤蘑菇卖到两块五毛钱!”商思伟说,最近几年,这两座蘑菇棚每年都能给他们带来六七万元的收入,他们很知足。“现在村里养蘑菇的有4户,下一步我们计划联合起来,努力在打造品牌、农超对接方面做些工作,让养蘑菇能给我们增加更多收入!”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茌平县信发街道打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组合拳”,持续加快文化小康建...
茌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茌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