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冬日的温暖和蓝天 —

聊城日报 2018-09-06 10:15 大字

写在聊城市入围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之际

□本报记者蒋希伟本报通讯员耿永立

日前,根据专家组评审结果,聊城市入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15亿元。

这个好消息为聊城市做好今年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力量。据了解,今年聊城市冬季清洁取暖改造任务量为13万户,其中气代煤10.45万户、电代煤2.57万户。

站在新起点,回望过去一年的清洁取暖工作,可以感觉到广袤的鲁西大地上正在升腾着一股股暖流。去年,山东省给聊城下达的气代煤电代煤改造任务为5.4万户,聊城市一举完成9.5万户,是任务数的1.8倍,名列全省第三。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省保障群众温暖过春节会议上,市委常委、副市长郭建民作了典型发言。

去年以来,聊城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方案和举措,探索成功了“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的技术路线,并科学制定了补贴政策……一条条创新举措落地有声,一项项务实做法立竿见影,让数十万名群众享受到了清洁取暖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也让全市上下对完成今年的改造任务信心倍增。

明确责任 强化督导

建成一套工作机制

2017年3月,聊城市出台了《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4月,出台了《主城四区禁燃区居民生活取暖“煤改电、煤改气”工作方案》;8月24日,召开了聊城市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动员会议。

为统一思想、明确责任,聊城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方案和举措,并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景颜多次进行现场调研。成立了聊城市冬季清洁能源取暖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军继担任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郭建民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分管农业、安全生产、环保工作的3名副市长协同参与,共同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县(市、区)、乡镇(办事处)、村庄(社区)也进一步明确责任,把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严抓督导考核,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是聊城市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作的重要机制保障。聊城市成立了由11个县级干部带队的督导小组,在供暖前期采取蹲点驻村督导的办法,确保按时完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建立了冬季清洁取暖调度制度,实行日调度、周通报。同时,燃气企业、供电公司等相关单位识大体顾大局,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其中,市供电公司争取上级电代煤专项资金9546.74万元,占全省投资总额的31.96%,位列全省第一。

宜电则电 宜气则气

蹚出一条技术路线

“干净、暖和、省钱!”8月23日,茌平县温陈街道大刁村耿守武高兴地介绍,他去年12月安装了空气源热泵采暖器,度过了一个温暖而又干净的冬季。去年,仅温陈街道就安装空气源热泵采暖器2245套,近万名群众告别了烟熏火燎,过上了清洁取暖的新生活。不仅如此,在“电代煤”改造过程中,聊城市还综合考虑电取暖及炊事做饭的问题,将液化气列入了财政采购范围,解决了“清洁做饭”的问题。

空气源热泵采暖器是聊城市“电代煤”改造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聊城市部分地区还采取了碳晶和碳纤维等直接电加热的技术路线。2017年,聊城市共完成电代煤改造27470户。

对于聊城市广大农村群众来说,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延续了几十年的烧煤取暖方式,绝非易事。为此,聊城市扎实开展了冬季供暖情况全面摸排和访民问暖活动,不留死角,不漏一户,努力寻找一种老百姓最愿意接受的取暖方式。最终,聊城市在大力发展集中供热的基础上,蹚出了一条“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的技术路线。对于距离燃气主管道较近、居住集中、规模较大的村庄,采取煤改气的改造方案,去年共完成气代煤改造68237户,同时,对于距离燃气管道较远、户数比较少的村庄社区,鼓励选择“电代煤”的办法。此外,聊城市还积极推进水热型(中深层)地热供暖,并通过开展禁燃区高污染燃料“清零”行动、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等,为清洁取暖搭建起立体化、多层次的工作空间。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韩集乡:做精“一产”做大“三产”

本报讯近年来,高新区韩集乡坚持“做精一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壮大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推进农业...

茌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