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讲”道德 家家户户明是非

农村大众报 2018-04-08 12:54 大字

  昔日偏远的小乡镇如今产生了全国第一个“孝心示范村",成为了县里的“四德教育"和“廉政教育"基地。茌平县韩屯镇正经历着一场“精神变革"。  茌平县韩屯镇有一所道德学校。2012年,这所鲁西第一家乡镇道德学校成立,常年开设道德大讲堂。道德学校将全镇划为5个社区,每个社区设立中心讲堂,每个中心讲堂辐射3-5个村,配备1-2名义工常年在此讲学;在全镇51个村设立了流动讲堂。截至目前,讲堂已开讲600多次,听众3万多人。潜移默化中,该镇出了不少“道德学子"。高双池村有个“憨"老头  高德仁是韩屯镇高双池村出了名的“憨"老头。双池村小学的厕所是高德仁义务挖的,韩屯镇中学的化粪池也是他免费清理的;前段时间高德仁出了车祸,没要撞他的人一分钱,还和其成了朋友,不少人觉得高德仁“憨"到家了。  今年66岁的高德仁是韩屯镇高双池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韩屯镇道德学校义工。今年2月份,邻村的张大哥吃完酒席,骑摩托车撞倒了正在路边的高德仁。高德仁到县医院后非但没有责怪老张,反倒安慰起他来,在进行了简单的清洗和包扎之后,高德仁就出院了。  回家听说老张给他垫付了1800元的医药费,高德仁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我这是皮外伤,他家条件不好,这钱不能要。"当晚,高德仁就去了老张家,将1800块钱还给了老张。老张眼里噙着泪,第二天提着鸡蛋去了高德仁家。这一来二去,两人竟成了朋友。  现在,高德仁没事总往道德学校跑,他想把他的“憨劲"传递给那里的每一个人。小商贩当义工传播正能量  和往常的周六一样,5月27日下午,道德学校的课堂上又坐满了前来上书法课的学生。他们中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也不过15岁,孩子们个个手握毛笔,一丝不苟。站在孩子们中间的是吴子新,他教的是从《弟子规》中由简及难挑选出来的汉字。  42岁的吴子新除了种地,家里还干着小买卖。如普通小商贩一样,为了养家,吴子新每天起早贪黑忙碌着。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子新被邻居拉去道德教室听课,他本想消磨些时间,却没想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那以后,他成了学校的长期义工。  “以前干买卖,村里的老太太喜欢讲价,一毛钱我都不想让,满脑子就一个‘利’字。现在,我知道利益不是第一位的,做生意要懂舍得,并且一定要讲诚信。"吴子新说,这样才能获得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长期占用自己时间做义工,亲朋有的不乐意了,“那里又不给你钱,你上那里干嘛。"吴子新明白,道理不能只有一个人懂,大家都懂理才能和谐融洽。于是他就干脆申请当道德学校的老师,跟着道德流动课堂到村里去讲课。“有时候一讲讲到晚上11点,不少村民还意犹未尽,让我们再讲会儿。"每到这时,吴子新就像打了鸡血,困意早散尽了。人人皆义工身体力行传递爱  像吴子新这样的义工在韩屯镇有140多名,他们中间有普通的农民,有曾痴迷于网络的“问题少年",也有事业有成的商人……而现在的他们,都在身体力行地向别人诠释着“爱"与“感恩",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对道德的认知。  “通过道德学校潜移默化的影响,全镇出现很多‘道德学子’,他们的平凡义举构筑起了一个个道德高地。以前农村常见的赌博、斗殴现象不见了,大家有空就去道德学校听听课,或者去广场跳跳舞健健身,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韩屯镇党委书记商程鹏说。

新闻推荐

茌平厚植乡村文化沃土

本报讯近年来,茌平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成效明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今年以来,茌平县文广新局继续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先后投入112余万元为140...

茌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茌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