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农”故事 | 南莲池十孔藕讲乡愁故事涨了身价

农村大众报 2018-04-07 14:52 大字

▲ 在茌平博平镇南莲池十孔藕种植基地,村民们在配合挖藕。

今年春节,茌平县南莲池十孔藕年货礼盒在网上着实火了一把。

今年年初,茌平县博平镇十孔藕种植合作社在线上线下同步推出南莲池十孔藕礼盒,没想到不到半个月,产品就成了爆款。“春节前,每天平均销售2万公斤,订单多得接不过来。”博平镇十孔藕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岳阳江说,刚刚过去的春节,十孔藕礼盒的订单猛蹿到2万份,但考虑到合作社产能,他只接了8000份订单。

市面上莲藕多的是,为何偏偏十孔藕如此“火爆”?这里面有个乡愁故事,据悉,十孔藕为博平南莲池独有,以洁白细腻、鲜脆香醇、爽口无渣著称,已经有六七百年的种植历史,成为历朝历代的贡品。“曾做过试验,把别的地方的九孔藕或八孔藕栽植到南莲池中,最后也成了十孔藕;而把南莲池的藕移植到别处栽培,就成了九孔或八孔的了。”合作社社员张洪博在博平镇北街村种了三十亩莲藕,谈及个中原因,他略知一二,“这和肥城桃等名产一样,离开了那方水土,就失去了本质原味。”

然而,前几年由于疏于管理和周边水质的改变,十孔藕的品质和产量有所降低。从2016年以来,合作社先后投资3万元,打了8眼优质水机井。种植过程中,水面一直保持在60厘米深度,水晒不热,适合藕的生长。

这里的藕从种到收,大约需要200天左右。为了稳定和改善水质,并适应松土需要,合作社还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研究尝试通过生物方式来完成这些工作。去年4月份,合作社投资5000元引进了鲤鱼、鲢鱼、泥鳅等鱼苗放进池塘,让鱼和藕一起生活。“鲤鱼能平整水底,泥鳅能松土,鲢鱼在水层上面专吃浮游生物,起到了净化水质作用,成功代替了机械和人力,松土和清洁水质的作用明显。”岳阳江说。

同时,为了使种出的藕成为绿色食品,合作社在生产中坚持用农家肥和有机肥。每年岳阳江都会开着三轮车到附近村里收购鸡粪、牛粪,发酵后作为莲藕的肥料。“农家肥撒到水底可使淤泥更黑,产出的莲藕更白。”岳阳江说,“腐熟鸡粪作为底肥,莲藕长势稳健,藕身粗大。现在亩产能到4000公斤,藕味甜,比普通莲藕更白、更脆、更有卖相,经过几天长途贩运也不会变黑。”

十孔藕好吃也要宣传出去。为了打响自家品牌,岳阳江将十孔藕的乡愁故事写入年货礼盒宣传手册中,“没想到沾了文化味的家乡特产如此火爆”。品质好、名气大,再加上包装精美和线上线下的宣传,礼盒装的南莲池十孔藕的卖价最高时达到4元/斤,比普通藕贵了1元多。当然,生态循环种藕的好处不止于此。“利用鱼在水里净化、松土,能节省大约2万元的人力费用;鲤鱼半年时间每尾能长2—3斤,收成是1万斤,挣4万元;鲢鱼半年能长3斤,收成1.5万斤,净赚6万元。”岳阳江说,这几年合作社的莲藕因质优味美,从没有出现过滞销现象。

“生态是根,文化是魂。一个地方的土特产能不能成为拿得出手的特色礼品,本身的好品质是根本,而内涵的挖掘、文化品位的提升也很关键。”茌平县农业局局长张宗军说,从3年前起,茌平开始实施土特产“精品工程”。先后制订、发布了165项地方标准和操作规范,注册了136个农产品商标,已有“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150个。

农村大众报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刘明明 王先明 刘迎春

新闻推荐

人勤春来早

□记者方垒通讯员刘明祥报道①近日,枣庄市山亭区农民抓住气温回升、墒情适宜的有利条件,争相抢购果树等各类苗木栽种,乡间苗木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火爆交易场景。□记者...

茌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茌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